•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润宝医疗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设备 » 急救箱 » 正文

    中国急救医护人员流失严重 200万人口城市仅20医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9 18:41:24    浏览次数:692
    导读

    今年2月1日,由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提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将医疗救护员纳入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队伍。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采访发现

    今年2月1日,由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提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将医疗救护员纳入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队伍。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国内120急救机构面临医师招聘难、人才流失率高、急救网络建设不健全、医疗救护员培养滞后等问题。一些多年从事急救工作的医生认为,120急救力量是群众在遇到突发生命威胁时的“救命人”,急救力量建设欠缺影响院前急救效果,国内急救系统急需建立不同层次的急救队伍,通过改革考评体系、提高待遇和推行市场化急救医疗体制等方式促进急救力量发展。

      城市急救力量“短板”明显

      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120急救机构的建设力度,但我国城乡地区急救医师流失率高、急救设备匮乏和急救站点建设滞后等问题仍较为凸出。如2013年年底,上海一市民突发疾病后因120无车可派错过急救时间去世,再次引发社会对城市急救力量建设短板的讨论和深思。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欧阳洁淼介绍,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承担全市200万人口的院前急救、病患转运和医疗保障任务,但目前该中心仅有急救医师20人、护士22人,一般急救车辆17辆,人员和车辆的调配时常“捉襟见肘”。

      即使是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急救医师岗位缺口率居高不下,个别城市急救医生缺口近四成,且每年仍以较高速度在流失,同样面临“无人可派、无车可出”的窘境。

      “按照原卫生部1994年下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每五万人应配备一台急救车,海口目前急救车辆仍缺口13台,勉强够满足主城区的急救需求。”欧阳洁淼说。而记者发现,这缺口的13台急救车仅仅是按照二十年前的标准应该配置的数量,随着海口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与郊区农村急救力量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应的急救标准和措施却并未随之改变。

      《医学界》网站总编辑陈奇锐表示,国内许多城市不仅急救车辆配置不足,许多急救站点也因建设用地紧张或城市规划滞后等原因没有设立,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急救车辆无法以最短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影响急救效果。

      以海口为例,按照城区与郊区规划,这个城市应建立13至19个急救站点,但目前仅在海口主城区内有6个急救站,社区急救站点建设存在不足。

      急救机构“用人荒”

      采访中,一些急救机构负责人表示,我国120急救医护队伍面临招聘门槛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收入低、晋升机会低、出路低的“三高三低”矛盾,急救医师流失率高、农村急救力量薄弱和医疗救护员培养严重不足,一些地区的急救机构遭遇“用人荒”。

      “急救医师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感强,职称晋升和普通医生相比有劣势”。海南省一家三甲医院院前急救医疗部一位医生说,一个急救班组通常由司机、医生和护士三人组成,承担病患急救、搬抬转运和安抚家属等工作。“急救医生承担着急救、担架工,甚至心理医生等角色,部分站点的急救医生每天出诊量高达20余次,工作强度很高。”记者了解到,急救医师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较普通医生高出许多,但薪酬待遇却相对较低,比其他医生职业倦怠感产生时间更早,许多急救医生从业不久便跳槽到其他科室。

      与工作压力相比,急救医师职称晋升难,急救中高级人才断层矛盾突出也让从事急救工作的医生职业荣誉感不强。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副主任委员吕传柱说,因没有院前急救学科,目前我国急救医师职称晋升大多挂靠在重症医学、内科学等学科下,急救医师在与这些学科的医生进行职称评比时往往在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存在劣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急救医师数量相对偏少。

      此外,国内许多农村急救站点建设不足,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较城市更为凸出“一些乡镇距离县城较远,往往因为急救车辆不能及时到达而耽误患者救治,乡村一级的急救力量也更加薄弱,尤其缺少急救医生。”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卫生局局长王盛达说,在偏远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本就是“香饽饽”,很难再安排到急救队伍中。

      记者了解到《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将医疗救护员作为专业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补充,弥补急救力量急缺又急需的现状,但医疗救护员能否“填补”急救医生的空缺,业内人士认为有待观察。

      吕传柱、欧阳洁淼等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只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才可以在一定的执业类别和范围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医疗救护员虽可在业务上经过严格的培训,但始终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会带来法律上的“硬伤”。

      记者了解到,从事急救工作的医疗救护员在国内尚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与考核办法,急救机构在对其使用时存在顾虑。部分急救机构负责人也认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对医疗救护员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并未细化,对医疗救护员的使用和管理存在难题。

      完善激励措施挽留急救人才

      部分医疗界专业人士和急救机构负责人认为,我国现阶段急救医师队伍建设亟需顶层设计,建立分层次的职业化急救医师力量,适当放宽急救医护人员考评标准,建立市场化的急救医疗体制,通过市场手段调节急救医师队伍数量。

      欧阳洁淼表示,120急救可模仿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实施“分类救护”。“急救医师负责承担急、危、重伤病人员在事发现场、转送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治服务;吸收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掌握医学知识的助理医师或医疗救护员提供院外专业抬抱、转运和轻伤救护等服务,以此建立职业化的急救队伍。”

      “国内有大量的尚未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因不能独立行医,他们或成为助理医师,或已流失到药企,应该把这些掌握医学常识的毕业生吸收进院前急救队伍。”欧阳洁淼分析,医疗救护员不一定能诊断出病患具体病情,但有经验的执业助理医师却能够在关键时刻协助急救医生或直接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急救。

      作为一个特殊医师群体,院前急救医师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吕传柱、陈奇锐等专家表示,医疗主管部门可将院前急救医师的编制和职称评聘独立出来,妥善解决院前急救医师入编问题,在职称评定上对急救医师适当倾斜,为院前急救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创造基础条件。

      面对急救服务的供需紧张,一些地方也在人员和车辆补充上做努力,完善城乡急救体系。如海南已将给4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列入海南2014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中;海南医学院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校层面的教职工和在校生的全员应急救护培训,学校95%以上的学生取得了海南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有业内人士建议,120急救可走出医疗服务价格由行政干预定价的模式,让急救医护人员拥有高于一般全科医生的工资薪酬,通过市场手段留住和调节急救医护人员配置,以合理的薪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进入急救医师队伍。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jcsb/show-24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154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5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