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主办,倍肯科技和华医心诚协办的2019“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研讨会聚焦胸痛中心建设的专业创新技术,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和教授百余人,从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现状与认证标准,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阐明创建“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医联体建设的战略意义,对如何高效率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和“三全”模式在基层落地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与经验分享。
2019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现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巡视员刘利群,北京电力医院名誉院长、华医心诚医生集团质控部主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刘惠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医学培训部主任王日胜,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韩宝石,以及鞍钢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宁和汝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肖卫田等行业知名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此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等嘉宾。
在致辞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巡视员刘利群强调,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是国家卫健委的工作重点之一。分级诊疗,是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推进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要紧跟国家卫健委“一证一管一牵头”的政策,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加快整合县域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打造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建设。刘司长介绍,浙江、安徽等地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今年将在全国500个县开展医共体建设。“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建设,与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精神高度契合,是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巡视员刘利群发言
北京电力医院名誉院长、华医心诚医生集团质控部主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刘惠亮在研讨会上对中国胸痛中心发展现状和规划做了详细讲解,在国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胸痛中心建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加入胸痛中心建设行列。现阶段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镇居民,预计2030年全国将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目前870家胸痛中心建设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刘惠亮院长呼吁通过互联网快速高效培训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穿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共享,提升各级胸痛中心建设速度,建立常态化的多级质控体系,推进以县医院为中心的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建设,从预防到急救,从救治到康复,从急病到慢病,实现诊疗的“全域覆盖”、实现疾病筛查与患教的“全民参与”、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
北京电力医院名誉院长、华医心诚医生集团质控部主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刘惠亮发言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医学培训部主任王日胜对“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建设的医护技人力资源培养和初期技术指导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认为目前基层胸痛救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通群众缺乏对急性胸痛危险性的认识,发病后没有及时拨打120求救,浪费了宝贵的最佳救治时机。此外,由于现在基层医院医师长期未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不能给予急性胸痛患者及时、规范的诊疗并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王日胜主任呼吁基层医护人员要站好岗,守好职。一方面,县域医院要不断提高医护技的综合业务能力,坚持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助力县域医疗机构医护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重在做好预防工作,公益教育宣传时,少讲些药物的宣传,多讲些疾病预防。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心血管“三级”防治体系的重要一环,“三全”模式极具战略高度,不仅严把院前院中阶段,在院后阶段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康复指导,有助于对患者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医学培训部主任王日胜发言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韩宝石进一步阐明了胸痛急救的难点与应对策略。胸痛患者发病复杂,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尤其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辨别与诊断,采用现场远程快速诊断与远程诊疗指导,建立快速转运机制,保证病人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开通血管就能够获得最佳救治,改善预后,以便为胸痛中心认证奠定坚实基础,不仅为各医疗机构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自我评估和对照检查创造了绝好契机,有利于扩大医疗机构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临床实践和医疗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而且是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重要措施。胸痛中心建设,立足未来,建设高起点,大数据技术实现早期预警,使诊疗战线前移。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韩宝石发言
随后,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宁和汝南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肖卫田,将“三全”模式胸痛中心急救诊疗体系救护与康复随访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参会嘉宾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宁介绍,鞍钢总医院在鞍山市率先开通了“急性心梗绿色通道”,与120紧急救援中心及5家网络医院签署协同救治协议,24小时待命急诊。通过成立院前及院内多学科胸痛诊治医疗体系,优化“双绕”转诊流程,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布置地标、腰线和发牌全方位立体标识指引,发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优势,实现院前、院内的无缝连接,提高网络医院转运及心梗救治能力。此外,与“120”应急演练,定期下基层进行现场培训,多次深入社区教育开展患教与义诊筛查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救治意识以及医生识别高危胸痛并及时转运能力。前不久,鞍钢总院胸痛中心几乎同时接到3家医院120急救站传来的会诊信息,3名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即启动“多患者同时到达”的应急手术预案,争分夺秒抢救,最终3位患者均转危为安。
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宁发言
“去年8月,倍肯科技推动以‘三全’模式为基础的县域胸痛中心网络体系建设,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与多领域的合作。落地实施大大缩短了急性心梗救治时间,显著改善区域协同救治效率和水平,提高胸痛中心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汝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肖卫田说到。三全胸痛中心项目扎根基层二级医院、助力基层提升专科诊疗能力,增加基层承载力。为使胸痛中心质量持续改进,制定了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联合例会制度;统一以网络时钟为母钟,保证时间的统一性、准确性;设置医院周边道路、门诊急诊入口、门诊大厅和人群集中处指引标识以及夜间标识,各窗口科室和诊室胸痛患者优先标识;建立汝南县胸痛中心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高危胸痛疾病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急性心梗的认知能力。
汝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肖卫田发言
此外,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市场部总监邵燕女士形象地将医生比作“江湖”,大众比作“庙堂”,而华医心诚的“门派”则为心血管学科体系建设,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医教研管四轮驱动,力争为患者看得好、看得快、看得准。邵燕女士介绍了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在县域医院帮扶中以推动心血管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助力县级医院心血管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在借助”互联网+远程医疗”后将让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
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市场部总监邵燕发言
关于县域 “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倍肯科技胸痛项目总监田如冰着眼于涉及民生保障、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救治、分级诊疗以及互联网医疗等领域。他介绍,倍肯科技“三全”模式胸痛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是“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将区域协同救治、分级诊疗、救治流程优化、智能随访等在内的胸痛中心内涵延伸到跨学科的全程管理,形成针对全域全人群的急、慢病的预防、救治、康复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有效打通百姓急症救治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建立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区域胸痛协同防治体系。倍肯科技正在协助辽宁、黑龙江、河南等省数家二甲及以上医院全力以赴实施“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医联体建设,为探索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贡献力量。在未来,胸痛中心“三全”模式会在更多基层落地生根,倍肯科技将持续助力政府实现心血管疾病“预防筛查、预后康复” 在基层,“诊断、救治” 靠胸痛中心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格局,真正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对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监控。
倍肯科技胸痛项目总监田如冰发言
倍肯心血管院前急诊救治系统(BKIED)
倍肯“三全”模式胸痛中心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