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润宝医疗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设备 » 急救箱 » 正文

    北京120急救医生短缺 常挨打收入低致频离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0 12:44:24    浏览次数:971
    导读

    爱宝医疗网 观察动机最近,一上海市民突发急病,家人数次拨打120均被告知ldquo;没车rdquo;。等急救车姗姗来迟,该患者已撒手尘寰。该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道出隐情ldquo

    爱宝医疗网
     观察动机:最近,一上海市民突发急病,家人数次拨打120均被告知“没车”。等急救车姗姗来迟,该患者已撒手尘寰。该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道出隐情:“并非真的没有救护车,而是人手不够。”北京急救医生的情况怎样?是否也处于人员短缺的困境?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120急救网络同样存在医生流失严重、招不上人等现象。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为缓解急救医生人手少的现状,本市计划增加医疗救护员这一新职业。

      现场

      一次搬搬运运的急救

      1月10日中午12点5分,刚把一位89岁摔伤老太太送进医院的急救医生王振华回到120中心站。手里的盒饭还没吃完,电话就打进来了,东城区好景胡同一位88岁的老爷子在家里摔伤了。

      二话不说,王振华放下饭盒,一边穿外套一边疾步走向大门外。此时,门口的急救车已经发动起来,担架员已经就位,护士正在车厢里整理急救药品。这是最高标配: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一名担架员,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组合。

      到了患者家里,老人儿子说,父亲是在大前天不小心摔倒在屋门口的,“我当时看没什么大事,就把他扶到床上,但这两天他老说胯骨疼,看今儿天好,我想送他到医院拍个片子去。”

      这又是一次搬搬运运的急救,王振华心里有数了。她立即在床旁给老人测了血压和血糖,“血压220,马上输液降压,您准备送哪家医院?”王振华边嘱咐护士实施治疗,边询问患者家属就医去处。老人体重接近180斤,又因伤动弹不得,王振华和司机、担架工、老人的儿子四个人合力把老人从床上抬到担架上。虽然天气寒冷,但王振华脑门上已经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王振华说,急救任务中70%—80%都是搬搬抬抬,转院、出院回家。这让她这个大大夫一身的本领没处实施。

      现状

      超过10%的市民叫不到急救车

      昨天,刘红梅给北青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全市120急救网络有150辆急救车值班,需要至少有700名医生三班倒跟车服务,因为急救服务是24小时的。然而北京120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急救医生不到700名,没有达到急救网络人员配置的最低标准。

      120急救中心统计数字显示,市民呼叫满足率不到90%,也就是说,超过10%的市民叫不到急救车。刘红梅说,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急救资源浪费,一些患者转院、出院回家,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医院看病,家属都会打120寻求帮助。虽然急救中心调度员会根据患者情况派车、派人,但是普通级别的医生都出车了,再小的活儿大大夫也必须出马了。如果此时出现危急重症病患等待救援,急救中心就无人可派了。

      据统计,去年120急救中心有18个人离职,有的去了二、三级医院急诊科,有的去了学校卫生室,有的去了社区医院,有的干脆转行做行政。但令她更为头疼的是,新人总招不上来。“120常年在卫生人才网、北京人社局网站上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急救医生,但基本无人应聘。”去年,120计划招聘20名医生,但实际应聘者只有4人。

      探因

      高风险、常挨打、职业感差、收入低四大原因致急救医生频离职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高风险、常挨打、职业感差、收入低是急救医生频频离职的几大原因。

      一是职业风险高。相对于医院急诊科医生,急救医生的技术难度更高。在患者家里,急救医生要在没有X光、核磁、CT等辅助检查工具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对病人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给出治疗方向,稍有闪失就是医疗事故,要承担医疗责任。

      另外,一些传染病患者怕急救车不拉,故意隐瞒病情,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低级别防护,比如只戴了普通口罩就去转运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被传染疾病的风险非常高。

      二是常挨打。在刘红梅手边有一份医生被打的情况说明。去年10月下旬,万寿路口三男两女醉酒,其中一人躺在路边神志不清。其同伴呼叫急救车,医生迅速赶到现场给予输液救治,并送进304医院急诊室。在结账的时候,患者同伴认为急救车费用比出租车费用贵,拒绝支付,并在医生解释的过程中挥拳殴打医生。急救中心至少每个月都发生医生被打事件。据刘红梅介绍,医患矛盾超六成都是因为费用问题。由于急救车费用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出一趟车的费用至少100多元,老百姓觉得太贵。

      三是职业感差。急救医生的工作状态令很多人痛苦和无奈,因为医疗以外的杂活儿实在太多了:在奔赴现场的路上,医生要帮司机找路,要拿着急救箱、心电监护仪、氧气瓶、手电筒、对讲机等,加起来得负重70多斤。在给患者诊断、治疗之后,还要当搬运工,帮助抬患者、推担架车等。此外还要当会计,现场算账、收费、找钱等。

      四是收入低。据一位120的业务骨干透露,每月工资奖金加起来差不多5000多元,跟繁重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 本组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对话

      “我对这份职业爱不起来”

      对话人:即将于本月底离职的120急救中心站急救医生王振华

      北青报:当时是怎么选择到急救行业工作的?

      王振华:在三甲综合医院轮转实习3年后,我面临好几个职业选择,我选择了急救医生是因为不愿意放弃专业。

      北青报:在120工作8年,有什么感受呢?

      王振华:感觉非常不好。社会上认为你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就是搬搬抬抬,不被认可,让我们对这份职业喜爱不起来。

      北青报:有没有让你感到最伤心的事?

      王振华:没有特别伤心的事,但是太多不愉快的事积累到一起,已经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

      北青报:有没有最痛苦的时候?

      王振华:有啊。就是冬天夜里三四点钟,困得要死,可能也就睡了一个小时,忽然电话来了,你就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往外跑。

      北青报:什么时候会让你感到最无奈?

      王振华:辛苦、忙活半天,家属成心不给钱,我和司机、护士还要平摊所有费用。

      北青报:将来设立了医疗救护员,大大夫的价值是不是就能体现出来啦?

      王振华:但考核标准需要调整。现在我们每天的收入与出车次数挂钩。要是人家医疗救护员一天出了10趟车,你再牛的医生一天只出3趟车,挣得比人家少,那么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举措

      急救行业将新增医疗救护员


      针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存在的人员不足等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级巡视员赵涛昨天表示,将在本市急救行业设立一个新职业——医疗救护员,他们不一定是学医出身,但需要经过半年到8个月的急救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据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将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首次提出“医疗救护员”这一概念。《办法》中明确,医疗救护员将成为急救人员的重要补充,可以从事的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包括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对患者进行通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搬运、护送患者;现场心肺复苏等。

      120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说,有了医疗救护员,本市急救网络将能达到最佳状态——分级救治。非急症患者、普通急救,中心就派医疗救护员去护送、护理。刘红梅认为,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人才梯队,120急救网络的呼叫满足率才能达到100%。

      据了解,目前本市医疗救护员招聘、培训、使用等方面的详细方案有望于今年正式出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jcsb/show-255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0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