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耳朵的老虎:我患糖尿病有几年了,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是肚子,刚开始还没什么问题,不过了一年多之后,经常注射的肚子部位出现硬结同时伴有痒的症状,我用热水袋敷一敷会好些,不过多次注射之后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听糖友说这是注射手法不对导致的,请问是这样吗?如何避免?
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红梅教授:
临床上常见到糖尿病人的肚子鼓起一块包,这往往是不注意注射方式引起的脂肪增生,操作不规范的后果不仅如此,还可造成血糖控制效果差。根据一项涉及全球16个国家、171个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掌握了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直接导致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只有37%的血糖达标率。调查还发现,25%的胰岛素治疗患者发生脂肪增生现象,60%的患者曾在脂肪增生处进行注射。有些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不进行注射部位轮换,这样易造成皮下脂肪增生,而由于在脂肪增生处注射疼痛小,很多患者越发喜欢在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其结果会导致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造成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臀部,总的来说就是肉多地方较好。另外注射胰岛素要注意部位的轮换,不能总在同一个部位打。很多病人会跟护士学打胰岛素,因为护士第一次打在某个部位,他就总在那一个地方打。有些人的皮肤都起硬结了,甚至还拿硬结当标志,结果形成了皮下脂肪增生。为避免皮下脂肪增生,患者在轮换注射位置时要注意注射点之间相隔一个手指宽度的距离,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同时,需常检查注射部位,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进行注射直至上述现象消失。
患者在注射治疗时还要注意针头的一次一换,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制造的,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甚至会导致针头堵塞。
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才能保证稳定的发挥作用,如果针头过长容易导致肌肉注射,加快胰岛素吸收,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发挥,进而造成低血糖。患者可以考虑选用4mm或5mm超细超短型的针头,这种针头可以轻松穿过表皮真层皮,进入到皮下组织,大大减少肌肉注射和低血糖的风险。并且,当针头插入含有较少神经末梢的皮下脂肪层时,几乎无疼痛感,注射时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捏起皮肤,单手操作即可。因此提醒大家,坚持规范注射胰岛素,降低皮下脂肪增生风险,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实现血糖长期达标的目标。
如何更好更规范进行胰岛素注射,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做:
1.注射前洗手。
2.核对胰岛素类型和注射剂量。
3.安装胰岛素笔芯。
4.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混匀。
5.安装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
6.要检查注射部位和消毒。
7.根据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的长度明确是否需要捏皮以及进针的角度。绝大多数成人4mm针头无需捏皮垂直进针即可。
8.注射完毕以后,针头滞留至少10秒后再拔出。
9.注射完成后立即戴上外针帽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丢弃在加盖的硬壳容器中。
(如有健康方面问题,请关注@南方日报健康周刊新浪微博并提问,我们将约请相关专家解答。)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