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热疹(或称痱子),为高出皮肤表面的斑丘疹,或瘙痒性红色疹,见于衣服覆盖的皮肤。常因汗腺导管堵塞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口服相关抗生素治疗,加用抗组胺药,皮肤涂擦洗必泰霜或1%水杨酸溶液(每日3次)以止痒。
2、热水肿,是由于肢体皮下血管扩张和组织间液积聚引起的四肢皮肤或手足肿胀。热水肿常呈自限性,很少超过数周。治疗包括抬高患侧肢体,严重者应用加压袜。应避免使用利尿药,以防加重血容量不足。
3、热痉挛,在气温高、出汗多时,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腓肠肌和腹部肌群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缓解,常见于运动或体力劳动期间。中心体温正常或升高。通常与炎热天气大量摄入低渗液体引起稀释性低钠血和通气过度有关。治疗包括休息和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口渴或出汗多的病人,应饮用含有电解质的平衡溶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不要大量饮用凉白开水,以防引起体钠缺失。
4、热衰竭,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痛、无力、多汗、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中心体温升高或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表现。发病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有关。应将患者安置于有电扇或空调的房间,使室温维持在25℃~26℃,卧床休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这种病人在症状缓解前要进行密切观察。
5、热晕厥,炎热天气里,常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管舒缩张力降低或血容量不足引起,表现为低血压、虚脱或晕厥,常见于老年人和热环境适应能力差者。就诊时有的病人可有直立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对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以除外心脏、神经或其他严重病变引起的晕厥。经卧床休息和口服或静脉补液后,大多数患者可较快恢复。
6、热射病,在高温、高湿和无风天气或在室温高、不通风的环境中发病。遇到精神状态改变或昏迷、抽搐和高热患者(中心体温》41℃)时首先要考虑热射病。这是一种致命性中暑急症。临床上分为两型:①非劳力性中暑,多见于体衰、多病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婴幼儿,表现为高热、昏迷和无汗,或称典型中暑;②劳力性中暑,多见于年轻患者,常在高热环境或职业性热暴露(如军事训练、体育训练或重体力劳动等)后出现精神和神经病变,如共济失调、行为反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此病需与感染(脓毒症、脑膜炎、脑炎、破伤风、伤寒和脑脓肿)、中毒(抗胆碱能药、酚噻嗪、水杨酸、五氯酚、安非他明,以及酒精戒断)、代谢和内分泌急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枢系统疾病(癫痫持续状态和颅内出血)、神经安定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和恶性高热等鉴别。热射病病死率很高,不迅速降低体温常可导致重要器官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死亡。
确诊后应将病人迅速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进行气管内插管,予以高流量吸氧,如有呼吸或心力衰竭,需立即进行相应复苏措施。
降温是主要治疗,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应立即脱掉病人衣服,置于25℃~26℃的室温中。急诊科医生应采取有效和实用的方法降温,如空气调节器和电风扇等。同时,应用室温水擦拭患者皮肤或用冰袋降温。出现寒战者,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毫克或肌注氯丙嗪25毫克。中心体温降至39℃以下时应停止降温措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每10分钟监测一次中心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9℃时为止。同时进行心脏、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在降温治疗的同时,积极静脉输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并要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热射病病人,解热药无效。
预防中暑的食物
喝汤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饮茶
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让口腔周围变冷。饮茶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的人,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效。
水果
水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绝对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喝汤饮茶都是给身体直接补充水分,另外,水果和青菜中的水分含量也不可小视。身体的水分含量充足,就不会那么容易中暑了。
温馨提示:夏季防暑除了通过饮食可以解决之外,日常的防护也是很重要的。出门时记得一定要带伞,不要让自己在高温下长时间的停留,另外,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责任编辑:王少华)
中暑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热疹(或称痱子),为高出皮肤表面的斑丘疹,或瘙痒性红色疹,见于衣服覆盖的皮肤。常因汗腺导管堵塞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口服相关抗生素治疗,加用抗组胺药,皮肤涂擦洗必泰霜或1%水杨酸溶液(每日3次)以止痒。
2、热水肿,是由于肢体皮下血管扩张和组织间液积聚引起的四肢皮肤或手足肿胀。热水肿常呈自限性,很少超过数周。治疗包括抬高患侧肢体,严重者应用加压袜。应避免使用利尿药,以防加重血容量不足。
3、热痉挛,在气温高、出汗多时,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腓肠肌和腹部肌群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缓解,常见于运动或体力劳动期间。中心体温正常或升高。通常与炎热天气大量摄入低渗液体引起稀释性低钠血和通气过度有关。治疗包括休息和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口渴或出汗多的病人,应饮用含有电解质的平衡溶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不要大量饮用凉白开水,以防引起体钠缺失。
4、热衰竭,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痛、无力、多汗、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中心体温升高或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表现。发病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有关。应将患者安置于有电扇或空调的房间,使室温维持在25℃~26℃,卧床休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口服电解质溶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这种病人在症状缓解前要进行密切观察。
5、热晕厥,炎热天气里,常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管舒缩张力降低或血容量不足引起,表现为低血压、虚脱或晕厥,常见于老年人和热环境适应能力差者。就诊时有的病人可有直立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对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以除外心脏、神经或其他严重病变引起的晕厥。经卧床休息和口服或静脉补液后,大多数患者可较快恢复。
6、热射病,在高温、高湿和无风天气或在室温高、不通风的环境中发病。遇到精神状态改变或昏迷、抽搐和高热患者(中心体温》41℃)时首先要考虑热射病。这是一种致命性中暑急症。临床上分为两型:①非劳力性中暑,多见于体衰、多病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婴幼儿,表现为高热、昏迷和无汗,或称典型中暑;②劳力性中暑,多见于年轻患者,常在高热环境或职业性热暴露(如军事训练、体育训练或重体力劳动等)后出现精神和神经病变,如共济失调、行为反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此病需与感染(脓毒症、脑膜炎、脑炎、破伤风、伤寒和脑脓肿)、中毒(抗胆碱能药、酚噻嗪、水杨酸、五氯酚、安非他明,以及酒精戒断)、代谢和内分泌急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枢系统疾病(癫痫持续状态和颅内出血)、神经安定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和恶性高热等鉴别。热射病病死率很高,不迅速降低体温常可导致重要器官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死亡。
确诊后应将病人迅速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进行气管内插管,予以高流量吸氧,如有呼吸或心力衰竭,需立即进行相应复苏措施。
降温是主要治疗,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应立即脱掉病人衣服,置于25℃~26℃的室温中。急诊科医生应采取有效和实用的方法降温,如空气调节器和电风扇等。同时,应用室温水擦拭患者皮肤或用冰袋降温。出现寒战者,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毫克或肌注氯丙嗪25毫克。中心体温降至39℃以下时应停止降温措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每10分钟监测一次中心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9℃时为止。同时进行心脏、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在降温治疗的同时,积极静脉输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并要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热射病病人,解热药无效。
预防中暑的食物
喝汤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饮茶
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让口腔周围变冷。饮茶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的人,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效。
水果
水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绝对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喝汤饮茶都是给身体直接补充水分,另外,水果和青菜中的水分含量也不可小视。身体的水分含量充足,就不会那么容易中暑了。
温馨提示:夏季防暑除了通过饮食可以解决之外,日常的防护也是很重要的。出门时记得一定要带伞,不要让自己在高温下长时间的停留,另外,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责任编辑: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