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24日讯 村卫生室复诊,做好这7件事,避免处罚!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朝着积极向好方向发展,各行各业正有序复工复产。因疫情暂时停业的村卫生室,也在有序复业。 村卫生室复业后,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以及常规诊疗工作,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当按照下列7方面要求去做。 健全制度 对村卫生室来说, 在医务人员人数和实际接诊量上都是比较少的,但是在疫情防控面前,村卫生室就得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思想,要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比如,预检分诊制度、发热病人处置或转诊制度、体温检测制度、门诊日志等级制度、消毒制度、疫区回村人员登记或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储存或处置制度、传染病登记或上报制度等。 反之,一丁点有关疫情防控方面的纰漏,都可能导致村卫生室所有工作功亏一篑,甚至丢了饭碗。 分类诊疗 疫情未完全取得全面胜利,防控就不能松懈。尤其是村卫生室中的乡村医生,作为老百姓身边“贴身”医生,很多村民养成了小伤小病到村卫生室就诊的习惯。 疫情当下,有的村民在防控意识方面依旧不到位,难免会出现就诊时故意隐瞒疫情防控方面信息的情况,比如隐瞒接触疫区回乡人员史等。 或者有的村民将咽喉痛、轻微发热、咳嗽、乏力等情况仍视为“小感冒”,要求乡村医生随便给点药吃吃就行。若乡村医生“遵照”患者意愿,难免会不经意间给疫情防控添乱。 笔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村卫生室复业当采取分类诊疗。凡是与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相似患者,要采取强有力防控措施。 若不能达到这种模式的,村卫生室应将问诊前移,比如实行“先电话问诊,再现场就诊”的方式,在电话询问中凡有临床表现与新冠肺炎相似症状者,建议患者直接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诊疗,既减少病人盲从就诊,又减轻村卫生室诊疗负担,更将疫情防控风险减到最小。 清理储存 这项工作对于复业的村卫生室来说,非常重要。由于一些村卫生室很长时间未正常营业,难免出现有过期药品、过期医疗器械、过期消毒液、中药饮片质量出问题等情况。 若村卫生室复业前未及时清理,将上述产品上架,一旦被查出,其处罚力度非常大。对收入本身微薄的村医来说是雪上加霜;若引发医疗事故,更是有倾家荡产之风险。 重视消毒 受专业性强影响,所有医疗机构复业都得规范进行环境消毒、诊疗用物品、医疗器械等消毒,消毒就得有消毒产品购进和使用。 有关机构消毒这块工作,必须做到这些: 1.规范购进和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 2.百分百按照消毒产品配比比例进行有效消毒; 3.杜绝使用过期消毒产品; 4. 及时进行有效消毒; 5.规范储存消毒产品; 6.合理处置过期消毒产品 …… 对村卫生室来说,复业后不仅要查看消毒产品情况,还要规范做好消毒工作。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产品购进、比例配兑、消毒范围等都必须规范,并详细准时准确记录。 规范处置 新冠肺炎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复业村卫生室在疫情防控方面,要特别重视患者相关接触物品处置工作。 笔者认为,村卫生室有必要把每一例发热病人、每一例最近4个月来曾有旅行史、每一例与疫区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等重点人群患者看作新冠肺炎“假象者”,其诊疗用品、使用物品、排泄物等,都当作是被严重污染的物品,进行相关消毒、储存和处置等。总之,要全面做好所有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以口罩为例,受疫情影响,口罩已成为人人皆知、人人皆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然而,对于村卫生室来说,口罩并非单纯的是生活用品,而是医疗器械或医疗废物。 未使用过的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属于医疗器械,不管是购进、储存,还是使用、销售,都得遵照医疗器械相关管理规定规范购销和使用。 此外,在医疗机构内使用过的废旧口罩,不管是被病人病原体污染了的,还是未被病人病原体污染的,均属于医疗废物,当按照医疗废物相关规定处置,否则一旦被查处,处罚力度比较大,若是处置不当,引发传染性疾病流行,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记录不漏 从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检查的情况来看,村卫生室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还是相关登记记录不详细、不全面、不及时。 比如门诊日志、发热病人就诊情况、消毒产品购进和使用、医疗废物产生时间以及数量、储存方式、处置情况等,多数村卫生室或多或少都存在记录不完善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当杜绝记录瑕疵现象,否则很容易导致“引火烧身”。 实际上,对于村卫生室来说,当养成良好的完整记录习惯,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又能防范很多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调整状态 虽然在疫情防控严重时期,绝大多数乡村医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工作状态不存在问题。 但因疫情影响,一批乡村医生的诊疗工作搁置已久,可能会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甚至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 因此,复诊的村卫生室不仅要注意机构内部要求达标问题,还要注意医务人员工作状态、情绪调整等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回归正常工作中。
(文/小编)
标签阅读: 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