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宝医疗网7月30日讯 “下一步,加强中医专科联盟建设,中医医院可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同时县级中医医院可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给眼下稍显低迷的中医药市场注入新动能。 从《通知》内容来判断,国家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尽管西医处方中成药受限给产业发展带来阵阵寒风,不过这次以县为单位,鼓励县中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通过联合体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文件强调了三个“不得”:即在医联体建设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应该说,这让数千亿中药市场冰火两重天,又各生欢喜。 定制医保支付方式 发展县域市场是新未来,而撬动这块蛋糕的“杠杆”就是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通知》指出,探索实行按人头总额付费等付费方式,允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医联体从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的机制。注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常见病、多发病、慢病中医药诊疗服务要探索按人头付费。 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指挥棒”的方向,或许这就是新的盈利支点。米内网数据显示,在国家日趋严格的监管下,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有缓慢下滑趋势,2018年跌破1000亿元,增长率为-8.54%。国家卫健委公布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的同时也开出了西医处方中成药的条件。 《通知》要求,到2020年,500家县中医医院要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要求,9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简言之,全国中医药服务边界将进一步延伸,尤其是在医保支付方式的助力下,中医中药将别有洞天。记者了解到,一些药企也开始在院内制剂的赛道里探索,反向试水新药产业化更便捷的道路。 优质制剂培育大品种 通俗地讲,此通知为院内中药制剂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广安门医院的玉红膏、协和的硅霜、北京中医院的红纱条、广东省中医院的疏肝降脂片、广州正骨医院的万应理伤膏……这些包装简单、价格合理、疗效好的制剂深受患者青睐。不过,院内制剂的种类却在不断减少。以北京为例,相关统计显示,北京市现登记的院内制剂品种3449种,含化学制剂和中药制剂。其鼎盛时期,这一数字超过7000。此外,北京中医院有批文的院内制剂192种,其中常用制剂的数量83种,仅占总量的43%。 院内制剂一直存在规模萎缩、价格倒挂、生存困难的危局。“产业资源的导入通过委托配制弥补医院的生产能力不足,对医院来说不可或缺;同时通过专利转让和专利入股增加医院收入,提升创新能力。”有专家称,企业也在深挖经典名方或配方的临床价值,考虑到新药开发周期长、困难多的现实,选择先以院内制剂的形式在省级区域市场面向市场,也是一种策略。毕竟,院内制剂已进行临床推广,临床基础好。 在他看来,提前布局优质院内制剂,选择生产经营较好,治疗领域较大的品类布局新药研发储备工作,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当然,院内制剂寻求工业化生产的道路仍充满坎坷,接下来还需要配套政策支持。 千亿饮片驱动价值共生 近日,华润三九也介入中药精致饮片市场,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在中医药市场的整体战略布局的关键性作用。 在复杂环境下,众多药企纷纷进军中药饮片板块,或加大投资力度。如珍宝岛、步长、李时珍等企业开始进入饮片市场。而康美、香雪、同仁堂等企业则纷纷加大饮片产业的链条投入,意图实现全产业链的打通。 据悉,在零加成、降药占比和新医保目录的作用下,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医药行业的规模将达3万亿元,中药饮片全行业将维持较高增长,其中创新型的中药饮片产品将顺势从中获益,改变市场格局。 《通知》正好给行业注入了活力。从产品类别来看,中药丸目前是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产品,占行业收入的比重为38%,如黄芪、黄连、甘草精、人参及三七等被加工成的产品。2017年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占药物行业整体的6.94%左右,约为2165.3亿元。 目前中药饮片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占48%的消费市场。市场人士称,“中药饮片产业虽历经数千年,但真正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目前还没有形成寡头经济,机会也会更多。”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