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 政□
滑县人口规模庞大,新农合基金支付能力相对雄厚,但相对薄弱的财力却不足以支撑县级医疗机构发展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这两个因素叠加,倒逼该县医疗市场的开放。
合营“大医院”开到了县里
优质资源惠及当地患者
8月13日下午,尽管烈日灼人,但在新滑医院的门口,依然站满了看完病等待公交车的患者和家属。公交车是他们返回闹市区主要的代步工具。若是从这家位于县城最为偏远的东南角的医院步行前往城区,至少要花上2个小时。
新滑医院的全称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滑县医院,是在原滑县肿瘤医院的基础上,由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滑县肿瘤医院和上海一家投资公司出资1亿元,于2010年年底组建而成。
位置偏僻并没有阻挡慕名而来的患者。但对于患者而言,该院名称当中的“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吸引他们到这里诊疗的最直接动力。被当地人习惯称作“豫北医专(新乡医学院旧称)”的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距离滑县县城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滑县口碑颇佳。新滑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开业至今,有350张固定床位的新滑医院,已累计收治住院患者1万多人次。“病床基本是满的,个别科室加床率达200%。”
在该院住院部大门旁公示栏里,张贴着医院30多名医疗骨干的资料,他们全都来自新乡一附院;而在该院的影像中心,美国GE1.5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大平板DSA、四维彩超等三级医院才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在这里都能够看到。
更为重要的是,新滑医院被定为二级医院,因此收费标准为县级医院的标准,新农合报销也是按照县级比例。记者在该院病房里随机询问了近10位病人,他们都说这里的医疗费用大概能比三级医院便宜1/3左右。
55岁的周庆禹是该院开业后前来就医的第一批病人。他在查出患有脑动脉瘤之后,在新滑医院由省内知名的介入诊疗专家主刀,成功做了手术,一共花费7万元。“听起来似乎费用很高,其实已经很低了。”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同样的手术,如果在一附院做,患者至少要多掏30%的费用。
服务缺口提供生存空间
社会资本办医赢在定位准确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引入社会资本到滑县办医院,被誉为创下了河南省的两个第一:公立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是第一家,省直医疗机构下乡办医也是第一家。
不过,在县域内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并非新鲜话题。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支持。
而从滑县医疗资源总量来看,引入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也是必然选择。尽管在最近3年,滑县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实现倍增,医院和卫生院总床位数达到3200张,但和136万辖区内人口相比,每千人床位数只有2.35张,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公立医院由于人员等软实力限制导致无法继续扩大规模时,剩余的缺口只能依靠非公立机构来补足。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早在2008年便开始着手分析滑县的医疗服务市场。该院认为,豫北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等肿瘤疾病高发区,这导致了该区域就诊患者医疗服务的高要求和特殊性。患者数量之多和病症之重,又使得当地县级医院已不能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导致大量重症患者县外求医。如果能把县外就诊患者留一部分在县内,这将是一个极大的市场。
事实证明了这个推断的正确性。开业第一年,新滑医院的年收入就达到7000万元,到今年8月,便实现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对比一般医院通常需要3年~5年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这个速度相当惊人。滑县卫生局局长王朝义说:“当初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滑县政府反复沟通的重点,就是要求新建的医院定位必须准确,主要针对疑难杂症,而不是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像新滑医院这样失去了政府“庇护”的非营利性医院而言,滑县近3亿元的医疗费用支出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法则也在时时发挥作用。
在滑县新区的道路旁,记者见到一处挂着卫生院招牌的废弃建筑。当地人介绍,一家企业的老板看到医疗市场红火,就盖起了医院,结果根本就招不到医生,连病房楼都没盖好就只能草草收场。
“公办”与“民营”暂相安无事
如何实现合理配置是道坎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试图进入滑县市场之初,遭到了滑县当地医疗界的反对。“大家都担心,这么大的医院进来,把县里的公立医院挤垮了怎么办?”滑县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实际运行一年多之后,事先担心的摩擦并没有出现,几家医院反倒实现了共同发展。滑县卫生局副局长曹黎冉表示,新滑医院的成立形成生成了一种“鲇鱼效应”,刺激其他医院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最终使群众受益。该县新农合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滑县患者县外就医的比例是17%,2011年下降至15.9%。
不过,同处一个县城,竞争不可避免。在未来的几年里,新滑医院计划将床位扩大到1000张,并将新建妇产科和儿科。而在距离新滑医院几百米之外,新的滑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和住院楼刚刚投入使用。为促使妇幼保健院迅速发展,滑县人民医院派出一名副院长来兼任院长,诸如产科、儿科等学科主力也都从县人民医院抽调,期望能够尽快占据还是空白的医疗服务市场。
而对于滑县卫生行政部门来说,在民营医院从无到有、逐步立足的过程中,他们尚未对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但随着民营医院力量的壮大,如何在竞争中协调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发展,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最大化,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滑县人口规模庞大,新农合基金支付能力相对雄厚,但相对薄弱的财力却不足以支撑县级医疗机构发展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这两个因素叠加,倒逼该县医疗市场的开放。
合营“大医院”开到了县里
优质资源惠及当地患者
8月13日下午,尽管烈日灼人,但在新滑医院的门口,依然站满了看完病等待公交车的患者和家属。公交车是他们返回闹市区主要的代步工具。若是从这家位于县城最为偏远的东南角的医院步行前往城区,至少要花上2个小时。
新滑医院的全称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滑县医院,是在原滑县肿瘤医院的基础上,由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滑县肿瘤医院和上海一家投资公司出资1亿元,于2010年年底组建而成。
位置偏僻并没有阻挡慕名而来的患者。但对于患者而言,该院名称当中的“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吸引他们到这里诊疗的最直接动力。被当地人习惯称作“豫北医专(新乡医学院旧称)”的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距离滑县县城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滑县口碑颇佳。新滑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开业至今,有350张固定床位的新滑医院,已累计收治住院患者1万多人次。“病床基本是满的,个别科室加床率达200%。”
在该院住院部大门旁公示栏里,张贴着医院30多名医疗骨干的资料,他们全都来自新乡一附院;而在该院的影像中心,美国GE1.5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大平板DSA、四维彩超等三级医院才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在这里都能够看到。
更为重要的是,新滑医院被定为二级医院,因此收费标准为县级医院的标准,新农合报销也是按照县级比例。记者在该院病房里随机询问了近10位病人,他们都说这里的医疗费用大概能比三级医院便宜1/3左右。
55岁的周庆禹是该院开业后前来就医的第一批病人。他在查出患有脑动脉瘤之后,在新滑医院由省内知名的介入诊疗专家主刀,成功做了手术,一共花费7万元。“听起来似乎费用很高,其实已经很低了。”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同样的手术,如果在一附院做,患者至少要多掏30%的费用。
服务缺口提供生存空间
社会资本办医赢在定位准确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引入社会资本到滑县办医院,被誉为创下了河南省的两个第一:公立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是第一家,省直医疗机构下乡办医也是第一家。
不过,在县域内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并非新鲜话题。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支持。
而从滑县医疗资源总量来看,引入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也是必然选择。尽管在最近3年,滑县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实现倍增,医院和卫生院总床位数达到3200张,但和136万辖区内人口相比,每千人床位数只有2.35张,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公立医院由于人员等软实力限制导致无法继续扩大规模时,剩余的缺口只能依靠非公立机构来补足。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早在2008年便开始着手分析滑县的医疗服务市场。该院认为,豫北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等肿瘤疾病高发区,这导致了该区域就诊患者医疗服务的高要求和特殊性。患者数量之多和病症之重,又使得当地县级医院已不能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导致大量重症患者县外求医。如果能把县外就诊患者留一部分在县内,这将是一个极大的市场。
事实证明了这个推断的正确性。开业第一年,新滑医院的年收入就达到7000万元,到今年8月,便实现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对比一般医院通常需要3年~5年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这个速度相当惊人。滑县卫生局局长王朝义说:“当初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滑县政府反复沟通的重点,就是要求新建的医院定位必须准确,主要针对疑难杂症,而不是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像新滑医院这样失去了政府“庇护”的非营利性医院而言,滑县近3亿元的医疗费用支出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法则也在时时发挥作用。
在滑县新区的道路旁,记者见到一处挂着卫生院招牌的废弃建筑。当地人介绍,一家企业的老板看到医疗市场红火,就盖起了医院,结果根本就招不到医生,连病房楼都没盖好就只能草草收场。
“公办”与“民营”暂相安无事
如何实现合理配置是道坎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试图进入滑县市场之初,遭到了滑县当地医疗界的反对。“大家都担心,这么大的医院进来,把县里的公立医院挤垮了怎么办?”滑县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实际运行一年多之后,事先担心的摩擦并没有出现,几家医院反倒实现了共同发展。滑县卫生局副局长曹黎冉表示,新滑医院的成立形成生成了一种“鲇鱼效应”,刺激其他医院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最终使群众受益。该县新农合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滑县患者县外就医的比例是17%,2011年下降至15.9%。
不过,同处一个县城,竞争不可避免。在未来的几年里,新滑医院计划将床位扩大到1000张,并将新建妇产科和儿科。而在距离新滑医院几百米之外,新的滑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和住院楼刚刚投入使用。为促使妇幼保健院迅速发展,滑县人民医院派出一名副院长来兼任院长,诸如产科、儿科等学科主力也都从县人民医院抽调,期望能够尽快占据还是空白的医疗服务市场。
而对于滑县卫生行政部门来说,在民营医院从无到有、逐步立足的过程中,他们尚未对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但随着民营医院力量的壮大,如何在竞争中协调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发展,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最大化,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