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魏文斌:为患者守住最后一道光

发布时间: 2021-06-30 17:37:04      来源:来源:<a href="http://www.jkb.com.cn">健康报</a>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魏文斌的工作,是征服眼底疑难杂症,为患者重新找回光明。人们将他誉为“光明使者”、“光明守护神”,然而在魏文斌看来,自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大夫。   最多一次连续看了110位病人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魏文斌的工作,是征服眼底疑难杂症,为患者重新找回光明。人们将他誉为“光明使者”、“光明守护神”,然而在魏文斌看来,自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大夫。

  最多一次连续看了110位病人

  10月20日中午,记者在北京同仁医院3楼的眼科会诊中心见到了魏文斌。当天,魏文斌的门诊原是上午半天,但由于患者太多,不断加号,他的出诊时间一直延长到下午3时,最后一位病人挂到了93号。记者约好上午11时的采访也一再被推迟,直到下午3时05分,魏文斌才从门诊室里出来。由于坐得太久,他后背微屈,显得有些疲惫。

  魏文斌一边吃午饭,一边接受记者采访。“每周两次的门诊几乎都是这样。最多的一次,曾经从早上8点看到晚上9点,一共看了110位病人。”魏文斌说。

  “甚至连水也不敢喝。”眼科门诊护士王晶雪在每次魏文斌出诊前,都会在办公桌上为他放一杯茶,但是,几个小时的门诊下来,他滴水未进。理由很简单:“怕上厕所,病人等不及。”

  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要不停地加号,连饭也顾不上吃,魏文斌说:“80%的患者都来自外地,这里往往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医生的最大满足就是把患者的病治好。我们不需要称赞,只需要理解和信任。”

  这样紧张的生活节奏,在很多人看来几乎不可想象。但是,魏文斌却认为非常正常:“我周围的医生都这样忙碌,我其实并不特殊。”

  “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体检时医生说,40多岁的人,颈椎却像六七十岁人的。”魏文斌的一位同事说。

  魏文斌的妻子李冬梅是全国有名的眼部整形专家,忙碌的工作使得两人都无暇顾家。儿子小时候就被送往寄宿制幼儿园,上下园接送委托给楼里的一位奶奶。“他儿子小时候还跟着一位住院病人待过一段时间。”王晶雪说,孩子每天放学回来直接去病房里找长期住院的一位阿姨看着写作业。

  “过硬的医疗技术是医生的生命”

  “过硬的医疗技术是一个医生的生命。”魏文斌说。

  魏文斌的专业方向是眼底病。成人眼球的横径,不会超过23毫米,而眼底只是眼球的一部分。眼底手术时,医生在病人眼球部位开刀的刀口长度有一个最大限度——0.9毫米,超过这个限度,病人的眼睛就会受到伤害。手术台上,无影灯下,戴着300度近视眼镜的魏文斌从来都是凝神屏息,毫厘之间,他干净利落地操刀。

  很多年前,魏文斌曾经想彻底脱去白大褂。“刚工作那几年,我内心很挣扎,很失落。”无论怎么努力,无论把手术做的多么完美,由于视网膜神经结构的特殊性,不少患者术后很难达到0.3以上的视力,魏文斌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

  “我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小男孩捡回来的。如果不是他,今天的我可能就不会是同仁医院的眼科主任,甚至有可能连一个医生都不是。”魏文斌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小信那天的情形。

  那天是北京很冷的一个冬日,屋外刮着五六级的北风,小信是被爸爸拉扯着走进魏文斌诊室的。由于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视网膜病变,这个9岁男孩的右眼已失明,左眼仅剩下一点光感。“这里是我们最后一站,其他医院给的建议是摘除眼球。”小信的爸爸说起儿子的病情已经泣不成声。

  这个手术,魏文斌做得格外仔细。两天后,小信脸上的纱布被慢慢揭开。当最后一圈纱布被拿掉时,小信突然惊呼:“我看见你啦!”小信的脸上写满了兴奋,魏文斌的表情却十分复杂——经过检查,小信的视力只有0.03。

  “0.03意味着什么?一个人要用放大镜并且贴在视力表上,才可以看得清最大的那个符号。”魏文斌说,小信的视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小信和他爸爸的反应让他顿悟:“0.03是光明和黑暗的分界线,守住最后一道光明,是眼科医生的责任。”

  为给基层医生讲课频繁出差

  魏文斌出差最频繁的工作就是讲课,给基层医生讲课,到学校给小朋友讲课。魏文斌的同事李茜评价说“大牌医生做了‘小事’ ”。 魏文斌说,之前他出差经常参加义诊活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义诊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讲课的意义则不同,讲课帮助的是一群人。只有培养更多的眼科医生,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魏文斌说,他出生在安徽农村,小时候家庭贫困,大学期间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198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同仁医院,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

  “魏叔叔您好,感谢您的帮助和关心,我今年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家里种的石榴树也丰收了,挣了5000块钱,您不用再给我寄钱了,您的身体还好吗?多注意休息……”这封信是从遥远的四川省会理县山区寄给魏文斌的。很少有人知道,魏文斌一直在默默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从2006年这个孩子上初中二年级开始,魏文斌就每学期资助2000元,一直到他现在上大学二年级。“记不清一共资助了多少个孩子了,有些是一次性的,有些资助的时间比较长。”魏文斌说。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