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冯志文
“这些成就只是舍巴医学中心科研工作的一小部分,舍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10年、20年,舍巴将继续领跑现代医学中心科研、临床、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综合发展之路,为人类医学事业发展努力”,这是本报记者采访以色列舍巴医学中心副主任扎迪斯时,这位拥有医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和卫生保健商务管理硕士的和蔼老人的开场白。
科研创新带动发展
扎迪斯博士告诉记者,舍巴医学中心建于1948年,拥有150个科室及门诊,年预算约3.2亿美元,是以色列6所三级转诊医疗机构之一,建有以色列国家卫生政策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享有国际盛誉的以色列国家医学模拟中心,以色列国家血库和脐血库以及萨夫拉国际先天性心脏病中心。中心常年和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特拉维夫大学、巴伊兰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为确保舍巴医学中心能与世界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并驾齐驱,1997年,他们成立了舍巴先进技术中心(ATC)。这里聚集了临床医生、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企业家,大家在统一的工作环境中,探讨和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这里是新技术发展的交汇点,协作精神和创造力是这里的主题,创新是不变的灵魂。ATC有三个主要目标:培养年轻医生并为21世纪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新技术;以色列医学技术产业的发起人、催化剂和测试中心。
舍巴医学中心近年来的超常发展,主要得益于科研创新和医疗服务并举的发展方针。他说,医院临床治疗的环境和医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最接近病人,病人将从医学科研中直接受益”。
在舍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协同工作非常普遍,这里催生了许多以色列生物技术的发展,这里也是以色列医药开发和新药测试的摇篮。当谈到近年来舍巴在医学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时,扎迪斯随口说出了一串让记者略感晦涩、但实际上救人无数的医学新方法:微创放射介入疗法替代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利用核磁共振治疗乳腺癌的新非侵入性方法;影像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的基因早期诊断和疗法等,现在舍巴是以色列仅有的两家机构之一,取得了美国卫生署FWA认定,有资格获得美国联邦涉及人类研究资助。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扎迪斯博士谈起舍巴的未来医学领导人计划兴致勃勃。
舍巴医学中心目前有1400名医生,几乎所有医师都在北美的著名医疗机构获得过奖学金或完成了先进治疗技术方面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舍巴医学中心每年挑选6—7名年轻的学术精英,与他们签订长达10年的工作合同。他们将得到总额7万美元的资助,一方面去世界最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另一方面参加团队训练计划,培养管理能力。这项计划已经实施13年,目前初见成效。该中心几个星期前新任命的一个副主任,就是这个计划培养出的佼佼者。
扎迪斯认为中国的医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来自私立医院对人才的争夺,医院应该未雨绸缪,在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举措。
战时应急体制
当记者问及舍巴医学中心在战争、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等情况下,会做哪些反应和准备?扎迪斯博士和其助手——舍巴国际项目及培训部主任米歇尔女士介绍了有关情况。
以色列常年备战,舍巴医学中心作为以色列最大的医院,有全套的应急机制。当应急机制启动时,工作时间从8小时制转成12小时制,开设临时幼儿园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独立的发电、供水、供气、食品供给系统启动。以色列医院会根据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恐怖爆炸怎样应对?单次超过100人以上的伤亡事件如何处理?大规模战争发生该怎么办?针对不同层级的问题,医院会从病人疏散、应急床位的腾出、病人病情分级、防弹手术室开启、生化袭击清洗等多个方面进行应急反应。
医院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医护人员和不同部门各司其责,能够做到迅速及时,忙而不乱。医院有不同标志的服装,应急机制启动时,病人还根据病情不同区别着装,一目了然,保证了危重病人优先救治和救护工作有序展开。“当大规模的战争发生时,医院将转为战时医院”,扎迪斯博士说这是最后的选择。
期待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扎迪斯博士曾访问过中国江苏苏北人民医院,对中国医学事业和医疗服务的发展成就很钦佩。他认为中国的医院有最好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
扎迪斯长期致力于各国卫生医疗体系的研究工作,他说中国的医疗体系很独特,他希望了解更多并能为其进一步的改善谏言荐策。对于舍巴与中国的合作,扎迪斯认为可以从人员交流和培训开始,长短期结合,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其次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在医学治疗技术和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科研方面进行合作,造福人类。他对12月初对中国的访问充满期待,认为这是“希望工程”,“必将提升舍巴与中国的合作层次”。
(本报特拉维夫12月8日电)
扎迪斯博士。本报记者 冯志文摄
“这些成就只是舍巴医学中心科研工作的一小部分,舍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10年、20年,舍巴将继续领跑现代医学中心科研、临床、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综合发展之路,为人类医学事业发展努力”,这是本报记者采访以色列舍巴医学中心副主任扎迪斯时,这位拥有医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和卫生保健商务管理硕士的和蔼老人的开场白。
科研创新带动发展
扎迪斯博士告诉记者,舍巴医学中心建于1948年,拥有150个科室及门诊,年预算约3.2亿美元,是以色列6所三级转诊医疗机构之一,建有以色列国家卫生政策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享有国际盛誉的以色列国家医学模拟中心,以色列国家血库和脐血库以及萨夫拉国际先天性心脏病中心。中心常年和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特拉维夫大学、巴伊兰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为确保舍巴医学中心能与世界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并驾齐驱,1997年,他们成立了舍巴先进技术中心(ATC)。这里聚集了临床医生、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企业家,大家在统一的工作环境中,探讨和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这里是新技术发展的交汇点,协作精神和创造力是这里的主题,创新是不变的灵魂。ATC有三个主要目标:培养年轻医生并为21世纪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新技术;以色列医学技术产业的发起人、催化剂和测试中心。
舍巴医学中心近年来的超常发展,主要得益于科研创新和医疗服务并举的发展方针。他说,医院临床治疗的环境和医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最接近病人,病人将从医学科研中直接受益”。
在舍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协同工作非常普遍,这里催生了许多以色列生物技术的发展,这里也是以色列医药开发和新药测试的摇篮。当谈到近年来舍巴在医学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时,扎迪斯随口说出了一串让记者略感晦涩、但实际上救人无数的医学新方法:微创放射介入疗法替代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利用核磁共振治疗乳腺癌的新非侵入性方法;影像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的基因早期诊断和疗法等,现在舍巴是以色列仅有的两家机构之一,取得了美国卫生署FWA认定,有资格获得美国联邦涉及人类研究资助。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扎迪斯博士谈起舍巴的未来医学领导人计划兴致勃勃。
舍巴医学中心目前有1400名医生,几乎所有医师都在北美的著名医疗机构获得过奖学金或完成了先进治疗技术方面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舍巴医学中心每年挑选6—7名年轻的学术精英,与他们签订长达10年的工作合同。他们将得到总额7万美元的资助,一方面去世界最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另一方面参加团队训练计划,培养管理能力。这项计划已经实施13年,目前初见成效。该中心几个星期前新任命的一个副主任,就是这个计划培养出的佼佼者。
扎迪斯认为中国的医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来自私立医院对人才的争夺,医院应该未雨绸缪,在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举措。
战时应急体制
当记者问及舍巴医学中心在战争、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等情况下,会做哪些反应和准备?扎迪斯博士和其助手——舍巴国际项目及培训部主任米歇尔女士介绍了有关情况。
以色列常年备战,舍巴医学中心作为以色列最大的医院,有全套的应急机制。当应急机制启动时,工作时间从8小时制转成12小时制,开设临时幼儿园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独立的发电、供水、供气、食品供给系统启动。以色列医院会根据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恐怖爆炸怎样应对?单次超过100人以上的伤亡事件如何处理?大规模战争发生该怎么办?针对不同层级的问题,医院会从病人疏散、应急床位的腾出、病人病情分级、防弹手术室开启、生化袭击清洗等多个方面进行应急反应。
医院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医护人员和不同部门各司其责,能够做到迅速及时,忙而不乱。医院有不同标志的服装,应急机制启动时,病人还根据病情不同区别着装,一目了然,保证了危重病人优先救治和救护工作有序展开。“当大规模的战争发生时,医院将转为战时医院”,扎迪斯博士说这是最后的选择。
期待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扎迪斯博士曾访问过中国江苏苏北人民医院,对中国医学事业和医疗服务的发展成就很钦佩。他认为中国的医院有最好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
扎迪斯长期致力于各国卫生医疗体系的研究工作,他说中国的医疗体系很独特,他希望了解更多并能为其进一步的改善谏言荐策。对于舍巴与中国的合作,扎迪斯认为可以从人员交流和培训开始,长短期结合,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其次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在医学治疗技术和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科研方面进行合作,造福人类。他对12月初对中国的访问充满期待,认为这是“希望工程”,“必将提升舍巴与中国的合作层次”。
(本报特拉维夫12月8日电)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