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12月1日到2日,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召开。在论坛上,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表示,目前,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十分缺乏,成为制约人口健康领域发展的瓶颈。
“突破转化医学困境的有效途径是重点发展和使用灵长类动物创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张亚平认为,长期以来,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主要依赖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由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巨大的种属差异,使得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生理特征也最接近人类,因此,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可望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能更有效地预测新疫苗、新药、新诊断试剂等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近年来,云南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获得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离不开动物模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动物模型,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做出为全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动物模型。”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说。
论坛上,逾百名来自全国各研究院所、高校的相关专家们,围绕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癌症、艾滋病、糖尿病、肝炎和抑郁症等人类重大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科学报》 (2012-12-04 第1版 要闻)
“突破转化医学困境的有效途径是重点发展和使用灵长类动物创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张亚平认为,长期以来,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主要依赖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由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巨大的种属差异,使得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生理特征也最接近人类,因此,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可望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能更有效地预测新疫苗、新药、新诊断试剂等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近年来,云南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获得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离不开动物模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动物模型,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做出为全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动物模型。”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说。
论坛上,逾百名来自全国各研究院所、高校的相关专家们,围绕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癌症、艾滋病、糖尿病、肝炎和抑郁症等人类重大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科学报》 (2012-12-04 第1版 要闻)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