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出台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 2021-07-04 12:32:18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我国五年内将在防止艾滋病的方面加大投入,从而加大对人民群众的科普开发,维护“健康中国”建设。看点一居民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85以上,全民防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我国五年内将在防止艾滋病的方面加大投入,从而加大对人民群众的科普开发,维护“健康中国”建设。

看点一:居民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85%以上,全民防治宣传将发力

对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力之盾,是艾滋病感染者利用好治疗先机的利器砝码。目前,全国尚有约三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知晓自身感染状况。

今后5年,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将达90%以上。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要达90%以上。

行动计划指出,要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病意识。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指导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

看点二:扩大检测、加强随访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提高68.1%,病死率降低57.0%,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扩大检测,方能有效发现、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绍,我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人次数已从2010年的0.6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4亿人次,降低了感染者的传播效率,促进了尽早发现需要接受治疗的病人。但是,仍有高风险人群难以覆盖到,感染者发现率仍偏低。

专家表示,由于艾滋病的发病特征并不明显,因此扩大检测范围,能#!大程度地发现感染者、病人,有效减少艾滋病传播。

行动计划指出,要#!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扩大检测服务范围,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根据需要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则,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

看点三:母婴传播率将降至4%以下,艾滋病传播将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表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阻断了经输血传播,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病死率明显降低。

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使艾滋病防治工作更为艰巨。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经性传播已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2016年1月至9月,我国新报告经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

行动计划提出,今后5年,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行动计划强调,要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看点四: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艾滋感染者和病人将得到关怀救助

今后5年,我国将如何对艾滋感染者和病人实行关怀救助?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将是工作目标之一。对此,行动计划指出要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按照就近治疗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同时,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

加强科研攻关,是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和药品供应。加强艾滋病防治药物研发,促进专利实施与运用,加快注册审批,保障药品生产供应。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介绍说,通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已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同时在进一步加强抗艾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制了新一代艾滋病疫苗载体。

 
(文/(责任编辑:叶圻 ))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