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抗击慢乙须重视抗病毒

发布时间: 2021-07-05 18:43:15      来源:http://来源:科技日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根据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现症患者约2000万例。罹患慢性乙型肝炎,如果不进

本报讯 (记者李颖)根据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现症患者约2000万例。罹患慢性乙型肝炎,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

  在近日召开的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上,海峡两岸权威专家就乙肝抗病毒治疗进行了对话,强调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在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明确表达了减少肝硬化肝癌和尽量避免终身服药的两大切身需求。

  台湾大学医院肝炎研究中心高嘉宏教授介绍,台湾学者进行的一项对30至65岁男性慢乙肝患者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显示,平均随访时间在8.5年,结果发现大三阳患者发生肝癌的几率要比小三阳患者大6至7倍。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患者对慢乙感染的两种俗称。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

  “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即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是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临床节点。高嘉宏教授阐释说,短期来说,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在很长时期受到抑制,病情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国内外慢乙肝防治指南均将E抗原血清学转换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指标之一。越早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越低;血清学转换持续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越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介绍道,目前临床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所使用的核苷类似物药物中,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其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高达25%,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并且是美国FDA批准的在国内唯一妊娠B级的核苷类似物。

  “优化治疗策略目前已被广大专家认可并且被写入了新版的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主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在谈到慢乙治疗方案的选择时指出,优化治疗有许多关键点,比如合适治疗时机的选择。经抗病毒治疗由“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患者,预示着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显著降低,预后大大改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治疗,就有希望实现停药。

  最后,王贵强教授再三强调,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规律性的随访有时候甚至要比选择一种正确的药物作用还要重要。定期随访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评估抗病毒疗效,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第三,定期随访可以加强患者和医生的沟通,维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