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从干细胞分化成体细胞,生命的脚步本不该逆转。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出现,却让生命之旅变成一场“往返跑”。不过,让已分化的体细胞重新变回能分化成各种干细胞的“折返”的同时,也让细胞变得十分不稳定。
最近,上海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因子,可以让“生命往返跑”变得更稳定。最新出版的《细胞研究》刊登了这一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实验室和南开大学刘林实验室合作完成的成果。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理论提出和实现,是生命科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找到了4个因子,只要在已分化成熟了的体细胞中加入这4个因子,就能让体细胞回复到干细胞的状态。可这4个因子的“工作”并不完美,它们在对DNA进行重新编程的时候,也让DNA变得很不稳定——人体的iPS细胞存在不少遗传变异,大多数时候会像癌细胞那样不受约束地“疯长”。
“通过山中伸弥的方法获得的iPS细胞,11株中只有1株能够获得完全iPS细胞的小鼠,成功率不足10%。”李劲松研究员介绍,生命科学家在震撼于这种方法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开始寻求更好的办法,让生命的“往返跑”跑得更稳定。
经过大量研究,李劲松课题组的蒋婧和吕纹简等发现了一个因子Zscan4,它能通过延长重编程细胞的端粒,使遗传物质变得更稳定,从而显著提高iPS细胞的形成效率——加入该因子后,19株iPS细胞中,有11株最终发育成了完全的小鼠,成功率接近60%。
《细胞研究》评论,这一结果为通过山中伸弥方法获得iPS细胞研究注入了新的思路,为获得更安全iPS细胞应用于再生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