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旦昕 记者唐闻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铸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DHTKD1基因突变可导致腓骨肌萎缩综合症”,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基因的一个无义突变是导致腓骨肌萎缩综合症发病的元凶。
该研究成果11月8日在国际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JHG)》网络版发表。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病变之一,群体患病率高达1/2500。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CMT主要分为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此前研究已报道共有15个基因突变与CMT2型发病相关,表明其高度遗传异质性。
课题组自2009年起对一个由51人组成的CMT2型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基因的一个无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8例患者发病的元凶。突变筛查发现,该家系表型正常的亲戚及250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中不存在该基因的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外周血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人下降了近50%。
该研究成果11月8日在国际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JHG)》网络版发表。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病变之一,群体患病率高达1/2500。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CMT主要分为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此前研究已报道共有15个基因突变与CMT2型发病相关,表明其高度遗传异质性。
课题组自2009年起对一个由51人组成的CMT2型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基因的一个无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8例患者发病的元凶。突变筛查发现,该家系表型正常的亲戚及250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中不存在该基因的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外周血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人下降了近50%。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