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科技博览:高脂食品坏作用来得快

发布时间: 2021-07-07 14:09:48      来源:http://来源:中国科学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高脂食品坏作用来得快   加拿大心脏与中风基金会研究人员称,虽然高脂肪食品有害健康已经广为人知,但其有害作用产生之快可能超出很多人想象。为了研究高脂肪食品对心血管功能产生的短期影响,研究人员让一组身体

高脂食品坏作用来得快

  加拿大心脏与中风基金会研究人员称,虽然高脂肪食品有害健康已经广为人知,但其有害作用产生之快可能超出很多人想象。为了研究高脂肪食品对心血管功能产生的短期影响,研究人员让一组身体健康、无吸烟习惯的大学生接受实验,让他们早餐食用两份商店里常售的三明治,共含900卡路里的热量和50克脂肪,并在进食前后进行一项名为“流速时间积分”的测试。这是一项衡量血管状态的重要指标,能显示出手臂血管短暂受压后,一定时间内能得到多大的血流量,指标越高越好,因为这表明小血管可以扩张其输血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食用高脂肪早餐后,他们的“流速时间积分”指标下降了15%至20%。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实验中出现的负面结果是暂时性的,但显示出了高脂肪食品的有害作用比人们预想的来得更快。

  数学可能引发生理疼痛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害怕数学可激活与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之前有研究显示,社会排斥或创伤性精神崩溃等其他心理压力类型也可引起生理痛的感觉。而研究人员在这项新研究中分析了和预感一个诱发焦虑事件有关的疼痛反应,而不是和压力事件本身有关的疼痛。结果表明数学任务本身并不令人痛苦,但对它的思考却令某些人很不开心。研究人员称,这些结果可提供一个潜在的神经机制,解释高度数学焦虑症患者倾向于避免数学和数学有关情形的原因,也提供了表明数学焦虑主观体验本质的最早神经证据。

  日本基因研究证实日本人是混血儿

  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等。而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弥生人的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日本、中国、欧美等500多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数据。结果显示,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千人基因组计划”

  公布逾千人基因数据

  由中美英等多国科研机构联合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人员发布了1092人的基因数据。本次逾千名基因提供者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科学界首次实现千人规模以上的基因组对比分析,这一规模可以帮助发现一些罕见的基因变异,比如携带者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的基因变异。这些罕见基因变异或许与疾病有关,例如可能增加心脏病或癌症的患病风险,而对基因变异进行研究有助于开发预防、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由于这1092名基因提供者的分布地域较广,此次发布的数据也为今后的基因研究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基因地图”。如果要对一个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就可以不再泛泛地找一些人的基因组用于对比,而是直接调阅他们长期生活区域的人群基因组数据,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比较。

  水生动物体型受全球变暖影响大

  英国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不同物种的体型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并不一样,其中水生动物受到的影响远大于陆地动物。研究人员研究了169种陆地、淡水和海洋动物在气温升高时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环境温度升高到尚不至于导致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成年水生动物的体型缩小约5%,而成年陆地动物体型仅缩小约0.5%。而最可能原因是,气温升高增加动物器官对氧气的需求量,但水中的氧气比大气中的氧气少得多,因此,水生动物只能在体型方面作出更大的“牺牲”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

  20亿年后或仅有微生物能存活于地球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未来28亿年伴随着垂死的太阳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地球上仍可能有生命体幸存于非常极端的环境中,而不是之前的研究模型认为的地球将完全不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研究小组用计算机模拟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升高,以及地球轨道特征的长期性变化。

  结果显示当太阳逐渐衰老,对地球逐渐加热,地球上的复杂生命体——植物、哺乳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最终都在炽热的高温下灭绝。海洋蒸发,最终仅残留少量盐水,而且只存在于高海拔地区、隐蔽洞穴或者地下深处。微生物能够存活在池塘中的盐水中,未来它们将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生命体,统治地球10亿年,最终数量逐渐减少直至灭绝。

  法国出土近乎完整的猛犸象骨架

  法国国家保护性考古研究院称,该机构不久前在法国北部塞纳-马恩省出土了一具保存近乎完整的猛犸象骨架化石。据介绍,考古人员首先发现了两根猛犸象牙、股骨和部分骨盆,在随后的深入发掘过程中又挖掘出了肱骨、颌骨以及4段相连的脊椎骨。虽然目前还无法断定其性别,但考古人员初步确定,这头猛犸象是一头20岁至30岁的成年猛犸象,高2.8米至3.4米,重约5吨,毛发覆盖全身,拥有很厚的脂肪层,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万年至5万年。之后,考古人员将对这具骨架进行研究,以确定它的生活年代并推断其死亡时的情形。

  古老岩石记载地球早期演变

  一个法国和丹麦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在格陵兰岛发现钕142同位素丰度较低的古老岩石,而此前该地区曾发现钕142同位素丰度过高的岩石。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高低“丰度”共同支持了地球诞生初期是一片“岩浆海洋”的观点。有观点认为,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在其诞生后的数亿年间,地球上是一片“岩浆海洋”。随着岩浆慢慢冷却结晶,化学成分各异的地层逐渐形成,地壳和大陆也随之出现。根据这一假说,在“岩浆海洋”状态下许多元素的同位素都会融入岩浆,它们在全球的分布应该是连续的,在不同地区的同一地层中,同位素的总体丰度也应大致相当。

  2003年,法国研究人员首次在格陵兰岛西南部形成于30多亿年前的岩石中测出丰度过量的钕142同位素。本次,由法国和丹麦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察队运用热电离质谱检测法,对格陵兰岛伊苏亚山脉的岩石标本进行极为精细的分析,终于测出一些形成于30多亿年前的岩石中钕142同位素的丰度较正常值低百万分之10.6,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地球形成初期是一片“岩浆海洋”的假说。

  (张章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2-11-10 第4版 一周国际)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