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来自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越能睡的人越早死”。这份报告称,他们对90万名没有心脏病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天平均睡10小时的人突发心脏病的概率是每天睡7小时的人的两倍,死亡率要高出3.5倍。
真的是“越能睡的人越早死”吗?睡眠和健康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睡眠专家。
睡太多不利心肺
美国癌症协会认为,身体长时间保持睡眠状态,会给心脏和肺带来不良影响,睡眠中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减弱,血管和大脑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曙光医院失眠专科副主任医师蒋海平告诉记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呼吸系统功能衰退者来说,睡得太多的确会增加诱发有关疾病的风险。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睡眠是人体内阴阳之气顺应自然界昼夜阴阳盛衰变化,相互潜藏出入的过程,睡眠过多会导致人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及时升发,长期如此会导致人体的防御功能出现下降,引起头晕头重、乏力疲倦、气促气短、肢体酸痛、容易感冒等一系列症状。
但蒋海平也提醒,睡眠和健康的关系不能片面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不能仅仅以其睡眠的时间长短来作出简单的判断。
睡多久因人而异
睡得太少和太多都不利于人体健康,那一个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最合适呢?
蒋海平副主任医师指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受到其遗传、年龄、体质、工作强度、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就年龄来说,1岁以下的婴儿的睡眠时间应超过16小时;1到4岁的幼儿夜间睡眠的时间应保持12小时,此外日间还应睡2到3小时;5到9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持10到12小时;10到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在8到10小时;青少年的睡眠保证8小时即可;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7到8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夜间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5.5到7小时,白天有半小时左右的小睡则更好。
四种习惯让人睡不好
蒋海平副主任医师提醒,与其过度关注睡眠时间的长短,不如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质量。有些一直被认为有助于睡眠的习惯,事实上会影响睡眠质量。
习惯一:临睡前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看电视,直到有睡意后再入睡。这种习惯会减弱床与睡眠的直接联系,使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遭到破坏。还有可能会增加大脑的兴奋性,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变浅。
对于已经养成睡前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建议在卧室内准备舒适的座椅以备阅读之用。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的习惯,又能培养睡眠的条件反射。
习惯二:睡觉前泡脚和沐浴。许多人认为,睡前泡脚和沐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放松全身,使人更容易入睡。不少人还会在水中加入药材或配合穴位按摩等。殊不知,过高的水温、某些药物和穴位按摩的刺激反而会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入睡困难和易醒多梦。
如果在睡前有泡脚和沐浴的习惯,应当注意水温不宜过热,以不出汗为适宜,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也不要选在临睡前泡脚。
习惯三:睡觉前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良性疲劳感,促进大脑分泌兴奋抑制物质,促进人体进入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但如果在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会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短时间内无法平复,还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
建议在傍晚或饭后以散步、慢跑等舒缓的运动项目来替代睡前的剧烈运动。
习惯四:睡觉前饮酒。许多人觉得,饮酒后会出现乏力疲倦和嗜睡感,所以希望通过在临睡前饮酒以帮助入眠和加深睡眠深度。事实上,酒精虽会让人产生嗜睡感,但也会加重夜间人体的新陈代谢负担,使睡眠的深度变浅,人往往易醒、多梦,影响整体的睡眠质量。所以,有睡眠障碍的人应避免在夜间饮酒。
延伸阅读
房间太黑更易失眠
在多数人看来,关灯、拉上厚窗帘,创造黑暗的环境有利于睡眠,但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失眠是因为对黑暗的恐惧。
该项研究选取了93名18到22岁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睡眠良好者和睡眠较差者。研究者为确认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效应,分别在有光线和无光线的条件下,令所有人都接触相等功率的噪声或振动。随后观察受试者的眨眼速度和其他衡量恐惧感的指标。结果显示,在睡眠较差的人里,有近一半的人恐惧黑暗;在睡眠较好的人里,也有四分之一者恐惧黑暗。
研究者认为,对于一些失眠者来说,黑暗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从而加剧失眠状况。虽然一般来说,睡觉时应保证周围环境的黑暗,但对于怕黑的失眠者,最好放置一个昏暗、不直射眼睛的光源。
真的是“越能睡的人越早死”吗?睡眠和健康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睡眠专家。
睡太多不利心肺
美国癌症协会认为,身体长时间保持睡眠状态,会给心脏和肺带来不良影响,睡眠中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减弱,血管和大脑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曙光医院失眠专科副主任医师蒋海平告诉记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呼吸系统功能衰退者来说,睡得太多的确会增加诱发有关疾病的风险。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睡眠是人体内阴阳之气顺应自然界昼夜阴阳盛衰变化,相互潜藏出入的过程,睡眠过多会导致人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及时升发,长期如此会导致人体的防御功能出现下降,引起头晕头重、乏力疲倦、气促气短、肢体酸痛、容易感冒等一系列症状。
但蒋海平也提醒,睡眠和健康的关系不能片面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不能仅仅以其睡眠的时间长短来作出简单的判断。
睡多久因人而异
睡得太少和太多都不利于人体健康,那一个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最合适呢?
蒋海平副主任医师指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受到其遗传、年龄、体质、工作强度、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就年龄来说,1岁以下的婴儿的睡眠时间应超过16小时;1到4岁的幼儿夜间睡眠的时间应保持12小时,此外日间还应睡2到3小时;5到9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持10到12小时;10到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在8到10小时;青少年的睡眠保证8小时即可;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7到8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夜间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5.5到7小时,白天有半小时左右的小睡则更好。
四种习惯让人睡不好
蒋海平副主任医师提醒,与其过度关注睡眠时间的长短,不如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质量。有些一直被认为有助于睡眠的习惯,事实上会影响睡眠质量。
习惯一:临睡前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看电视,直到有睡意后再入睡。这种习惯会减弱床与睡眠的直接联系,使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遭到破坏。还有可能会增加大脑的兴奋性,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变浅。
对于已经养成睡前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建议在卧室内准备舒适的座椅以备阅读之用。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的习惯,又能培养睡眠的条件反射。
习惯二:睡觉前泡脚和沐浴。许多人认为,睡前泡脚和沐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放松全身,使人更容易入睡。不少人还会在水中加入药材或配合穴位按摩等。殊不知,过高的水温、某些药物和穴位按摩的刺激反而会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入睡困难和易醒多梦。
如果在睡前有泡脚和沐浴的习惯,应当注意水温不宜过热,以不出汗为适宜,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也不要选在临睡前泡脚。
习惯三:睡觉前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良性疲劳感,促进大脑分泌兴奋抑制物质,促进人体进入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但如果在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会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短时间内无法平复,还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
建议在傍晚或饭后以散步、慢跑等舒缓的运动项目来替代睡前的剧烈运动。
习惯四:睡觉前饮酒。许多人觉得,饮酒后会出现乏力疲倦和嗜睡感,所以希望通过在临睡前饮酒以帮助入眠和加深睡眠深度。事实上,酒精虽会让人产生嗜睡感,但也会加重夜间人体的新陈代谢负担,使睡眠的深度变浅,人往往易醒、多梦,影响整体的睡眠质量。所以,有睡眠障碍的人应避免在夜间饮酒。
延伸阅读
房间太黑更易失眠
在多数人看来,关灯、拉上厚窗帘,创造黑暗的环境有利于睡眠,但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失眠是因为对黑暗的恐惧。
该项研究选取了93名18到22岁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睡眠良好者和睡眠较差者。研究者为确认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效应,分别在有光线和无光线的条件下,令所有人都接触相等功率的噪声或振动。随后观察受试者的眨眼速度和其他衡量恐惧感的指标。结果显示,在睡眠较差的人里,有近一半的人恐惧黑暗;在睡眠较好的人里,也有四分之一者恐惧黑暗。
研究者认为,对于一些失眠者来说,黑暗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从而加剧失眠状况。虽然一般来说,睡觉时应保证周围环境的黑暗,但对于怕黑的失眠者,最好放置一个昏暗、不直射眼睛的光源。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