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心血管风险筛查项目日前在京公布进展报告。据统计,在项目已筛查的70多万名患者中,高危人群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明显偏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介绍,心血管风险筛查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截至2016年9月,筛查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90%以上至少合并一项危险因素,如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合并风险因素越多,对健康危害越大。
高危人群抗血小板比例低
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筛查结果显示,在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高危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不足40%;在年龄超过50岁的高血压且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仅有37%。
针对这一现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赵冬指出,做好心血管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危险分层,通过危险因素筛查可以锁定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或超过55岁的绝经后女性,如果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烟中的三项以上危险因素,就是心血管风险的高危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赵冬说。
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停药别随意
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指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栓的形成,它作为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些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存在随意用药与停药的现象。“抗血小板治疗用药与停药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蔚特别提醒。
因为不同类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对应不同的适应症。使用不当会造成消化道出血,严重甚至颅内出血。而在某些临床情况下,譬如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若不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擅自停药,会加重病情或再次发病,患者需谨慎对待。特别注意,正在服药的患者如果有大便发黑、头痛、头晕、偏瘫等现象,需要立刻就诊。
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