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在医院看病时通常要先到检验科作化验,这是一个常识。那些不起眼的试剂、不停运转的仪器,提供了临床诊断70%~80%的信息,并且随着科技进步,体外诊断产业与人类健康越来越密不可分。
很多年前,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生公司)就被公认为我国体外诊断产业圈的“老大”。业内很多人都说,中生公司有这样的“江湖地位”,靠的不仅是产品卖得好,钱赚得多,更是它自主创新、经世济民的理念和行动。
自主创新成就好口碑
中生公司发展壮大的20年,就是自主创新的20年。
“我们不断寻找并探索一条所办企业发展的道路,并形成了独到的自主研发的技、工、贸道路,其目标是替代国外进口产品。”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乐斌说。
中生试剂进入市场的初期,市场上几乎没有国产试剂,而进口试剂价格很高,很多医院难以承受。经过分析,中生公司选择了量大面广的产品进行研制,并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价格定于适中的位置,得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吴乐斌认为,做好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就中生公司而言,已经形成了这条价值链的大部分:公司有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作为基础研究的源头,有中生公司的研发团队承担起产品开发的任务,有由许多大医院形成的合作联盟,有覆盖全国75%医院的销售网络,有包括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目前已经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金融渠道。
20多年的持续发展,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生公司成为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此期间,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第一个在中国生产了酶法临床诊断试剂盒,在我国民族企业中第一个完成了部分产品的国际溯源,中国体外诊断产业中第一家以IPO方式在境外上市……
“863”重点项目挑大梁
上世纪80年代,国外体外诊断产品陆续进入中国,但昂贵的价格给现实应用带来了极大压力。如何解决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老百姓看病化验的问题,成为摆在民族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当时,企业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直没得到充分体现,民族企业与跨国企业的较量犹如蚂蚁和大象的比拼。
就在这时,中生公司获得了牵头承担国家“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的机会。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第一个支持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的“863”计划重点项目,也是唯一一个由企业牵头的“863”重点项目。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吴乐斌,每每提及这个项目,都会用“荣幸”来形容。
项目的十多个一级牵头单位中,包括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全国大量优秀的检验科室。吴乐斌说:“由企业牵头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被矮化的情况。”
“它所产生的影响就如一枚投向湖心的石子,激起领域外的涟漪无数。意味着党和国家将我国自主创新体制建设落到了实处,为其他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曙光。”吴乐斌说。
随后,在“十二五”重大计划中,中生公司承担的体外诊断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又被作为单独的项目得到支持。
科技惠及民生
吴乐斌常说,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就是满足民生需求;承担起责任,就要提供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每一位中生人都将“科技使生命更美丽”这句话铭记于心。
中生公司一直致力于基于中国的诊断试剂可溯源体系建设。
针对高端医院,中生公司利用系统化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优势,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研制了专门适用于临床生化主流仪器的生化试剂及其配套参考品,为中国高端的临床机构提供了既可溯源,又质量可靠、成本适当的选择。
对于基层医院,中生公司响应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方针,推广“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系统化实验室”项目。通过建立乡镇医院检验结果的联网和质量控制体系、物流保障体系、基层医务人员及检验人员培训体系、设备维护和服务保障体系,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问题,建立起对基层医院检验结果的信任,并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闲置等问题。中生公司总裁助理石国华带着这套方案在基层医院调研时,当地群众纷纷表示,这个事儿做成了,能让患者省时省力少花钱,老百姓就真正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