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点
新HIV检测手法攻克既往难题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方法,其采用了纳米技术,灵敏程度比目前的检测方法高出10倍以上,但成本却相当低廉,这为发展中国家HI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福音。
目前,利用人体唾液检测HIV的手段已相当简便、快捷,但其缺点是只有在病毒载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检测出来。一旦检测样本的病毒载量过低,原有的某些检测方法(如唾液检测)通常会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而新方法能对病毒载量过低的情况做出准确的检测,改进后则也可用于其他疾病检测。
一周之“首”
“好奇”号首尝火星矿物与大气
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活动——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上周稍早时间已完成了对火星土壤矿物学的初期实验。这是首次对火星土壤样本进行的矿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其土壤和美国夏威夷火山源周围的风化玄武岩土壤十分相似。而在11月2日,NASA称“好奇”号火星车首次分析了火星大气,未发现其中含有甲烷。由于地球大气中90%以上的甲烷由活体有机物制造,因而此次未在火星大气中有所发现,让期冀找到火星生命线索的科学家们颇为失望。
一周技术刷新
黑硅太阳能电池转换率达18.2%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利用纳米技术,制成了转换效率可达18.2%的黑硅太阳能电池。这一数字相当具有竞争力,而其无论对于传统太阳能电池还是基于纳米线或纳米微粒的新兴太阳能电池都具有巨大影响,因为这是首次证明了借助纳米结构的半导体也能制成性能良好的太阳能电池。有关技术突破也向降低太阳能使用成本迈进了一大步。
具有原子特征的胶体微粒出现
美国多家机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化学“补丁”,能产生方向绑定物,利用粒子之间的少许联系组合成三维网络,进而首次研制出一种新型微粒材料,该微粒子可以像原子一样进行自我聚合后形成分子。这种可以按预设模型形成分子结构的新粒子,对于制造先进的光学材料和制陶业等具有重大意义,甚至有望改善计算机芯片速度等。
前沿探索
“千人基因组计划”发布最新成果
由中、美、英等国共同发起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日前公布了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其将助力寻找疾病的基因根源。而进一步理解人类基因组的共同特征和地理差异,会让科学家和全世界病人都从中获益,并为基因组学在人类疾病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基础。
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软骨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成功地在小鼠实验中培育出没有再生能力的软骨,可用于修复组织、研究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病症等。对于关节软骨的日常磨损和外伤,既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也没有遏制软骨耗损的疗法,而iPSCs被认为有望成为病人专用人造软骨组织的来源。
“最”案现场
质量最低的超大质量黑洞之一
科学家基于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等设备的数据,确认观察到了质量最低的超大质量黑洞之一。其位于螺旋星系NGC 4178中央,估算质量不足太阳质量的20万倍——而一般此类黑洞通常为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甚至数十亿倍。该黑洞宿主星系并不具有紧密聚集的一群恒星,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星系不被认为可能容纳超大质量的黑洞,因此该黑洞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换句话说,或许还存在着其他不为人知的黑洞形成机制。
奇观轶闻
从工业废水中“炼”黄金
法国巴黎一家公司正在售卖类似现代神奇“炼金术”的专利技术:利用一种微小的塑料树脂小珠,能从废水中过滤黄金。1升这种树脂可处理5立方米至10立方米废水,提取价值3000至5000欧元的金、铂、钯、铑等稀有金属。而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从工业废水中提取贵金属的方法,即使是含量极微的稀有金属也能提取出来。
火星基因测序狂人
美国两名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企业家竞相表示,希望能在火星表面放置一台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仪,以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他们分别是合成生命学先驱、创建了第一个合成细胞的克雷格·文特尔,以及离子激流公司的创始人乔纳森·罗森伯格。日前文特尔描述了其打算向火星派遣一个由机器人控制的基因组测序仪,对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意图;而罗森伯格也正努力使他的“个人基因组机器”更适应火星条件。(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科技日报》(2012-11-05 二版)
新HIV检测手法攻克既往难题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方法,其采用了纳米技术,灵敏程度比目前的检测方法高出10倍以上,但成本却相当低廉,这为发展中国家HI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福音。
目前,利用人体唾液检测HIV的手段已相当简便、快捷,但其缺点是只有在病毒载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检测出来。一旦检测样本的病毒载量过低,原有的某些检测方法(如唾液检测)通常会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而新方法能对病毒载量过低的情况做出准确的检测,改进后则也可用于其他疾病检测。
一周之“首”
“好奇”号首尝火星矿物与大气
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活动——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上周稍早时间已完成了对火星土壤矿物学的初期实验。这是首次对火星土壤样本进行的矿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其土壤和美国夏威夷火山源周围的风化玄武岩土壤十分相似。而在11月2日,NASA称“好奇”号火星车首次分析了火星大气,未发现其中含有甲烷。由于地球大气中90%以上的甲烷由活体有机物制造,因而此次未在火星大气中有所发现,让期冀找到火星生命线索的科学家们颇为失望。
一周技术刷新
黑硅太阳能电池转换率达18.2%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利用纳米技术,制成了转换效率可达18.2%的黑硅太阳能电池。这一数字相当具有竞争力,而其无论对于传统太阳能电池还是基于纳米线或纳米微粒的新兴太阳能电池都具有巨大影响,因为这是首次证明了借助纳米结构的半导体也能制成性能良好的太阳能电池。有关技术突破也向降低太阳能使用成本迈进了一大步。
具有原子特征的胶体微粒出现
美国多家机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化学“补丁”,能产生方向绑定物,利用粒子之间的少许联系组合成三维网络,进而首次研制出一种新型微粒材料,该微粒子可以像原子一样进行自我聚合后形成分子。这种可以按预设模型形成分子结构的新粒子,对于制造先进的光学材料和制陶业等具有重大意义,甚至有望改善计算机芯片速度等。
前沿探索
“千人基因组计划”发布最新成果
由中、美、英等国共同发起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日前公布了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其将助力寻找疾病的基因根源。而进一步理解人类基因组的共同特征和地理差异,会让科学家和全世界病人都从中获益,并为基因组学在人类疾病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基础。
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软骨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成功地在小鼠实验中培育出没有再生能力的软骨,可用于修复组织、研究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病症等。对于关节软骨的日常磨损和外伤,既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也没有遏制软骨耗损的疗法,而iPSCs被认为有望成为病人专用人造软骨组织的来源。
“最”案现场
质量最低的超大质量黑洞之一
科学家基于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等设备的数据,确认观察到了质量最低的超大质量黑洞之一。其位于螺旋星系NGC 4178中央,估算质量不足太阳质量的20万倍——而一般此类黑洞通常为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甚至数十亿倍。该黑洞宿主星系并不具有紧密聚集的一群恒星,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星系不被认为可能容纳超大质量的黑洞,因此该黑洞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换句话说,或许还存在着其他不为人知的黑洞形成机制。
奇观轶闻
从工业废水中“炼”黄金
法国巴黎一家公司正在售卖类似现代神奇“炼金术”的专利技术:利用一种微小的塑料树脂小珠,能从废水中过滤黄金。1升这种树脂可处理5立方米至10立方米废水,提取价值3000至5000欧元的金、铂、钯、铑等稀有金属。而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从工业废水中提取贵金属的方法,即使是含量极微的稀有金属也能提取出来。
火星基因测序狂人
美国两名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企业家竞相表示,希望能在火星表面放置一台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仪,以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他们分别是合成生命学先驱、创建了第一个合成细胞的克雷格·文特尔,以及离子激流公司的创始人乔纳森·罗森伯格。日前文特尔描述了其打算向火星派遣一个由机器人控制的基因组测序仪,对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意图;而罗森伯格也正努力使他的“个人基因组机器”更适应火星条件。(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科技日报》(2012-11-05 二版)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