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更新

发布时间: 2021-07-08 22:05:40      来源:来源:<a href="http://www.jkb.com.cn">健康报</a>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11月1日,卫生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最新印发的《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对比2008年6月印发的《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新版指南增

本报讯  (记者张  昊)11月1日,卫生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最新印发的《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下称新版指南)。对比2008年6月印发的《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新版指南增加了预警区概念,规定通常以核心区周围半径500米区域作为疫情处置预警区。

  新版指南规定,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范围作为疫情处置的核心区。以核心区周围半径500米区域作为疫情处置的预警区。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必要时以行政村甚至乡、镇划为预警区。在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预警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要于24小时内直报。疾控机构接报后,必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明确感染地点,搜索可疑病例,评估发生感染和流行的风险。治疗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在疫情控制方面,卫生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病例管理、个案调查、病例搜索、宣传教育、蚊媒密度调查、灭蚊及效果评价等内容。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该病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我国主要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