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厦门2016年7月28日电 /美通社/ -- 今年7月28日是第六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决策者、卫生工作者和大众“了解肝炎,立刻行动”,在各地开展活动向大众传播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知识,以提高公众对肝炎风险的认识,并积极采取行动检测和治疗肝炎。
“病毒性肝炎影响全球4亿人,鉴于这一流行病的规模,任何人都可能面临风险。”世卫组织称,每年近140万人死于该疾病,多数属于乙型和丙型肝炎,且据世卫组织估计,仅有5%的慢性肝炎患者知道自己受到感染,不到1%获得治疗。
特宝生物呼吁人们关注肝脏健康,了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积极抗击肝炎威胁。
病毒性肝炎危害严重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其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三。据世卫组织报道,在我国约有7460万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例;丙肝病毒患者886万例,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2个人当中就有一名肝炎患者。肝炎#!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甲、乙、丙、丁和戊这五种类型是主要的肝炎病毒,也#!为引人关注。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问题尤为突出,它们可使数亿人罹患慢性病,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原因。我国每年因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而死亡的人数超过30万,因此,降低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院士认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治疗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若能及早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将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也很合算。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期间,《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获批发布,该战略首次制定了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全球具体目标:通过扩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规划,注重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加强注射、血液和手术安全,为注射吸毒者提供“减少伤害”服务,以及增加获取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等途径,有效降低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新病例数,降低死亡率。到 2030 年时消除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
根据该战略目标,到2020年,将有500万慢性乙肝患者、300万丙型肝炎患者得到治疗。到2030年,新发感染病例将从1000万例减少到100万例以下,新发的慢性乙肝、丙肝减少90%,死亡人数从140万人减少到50万人以下,减少65%。
肝炎歧视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乙肝病毒让不少人谈之色变,“乙肝歧视”无处不在,主要原因在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乙肝歧视”已成为一块“社会心病”,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被不公平对待,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还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更加对乙肝知识的了解和对“乙肝歧视”的关注。实际上,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较弱,只有携带者体内的病毒超过一定数量时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播途径也主要通过母婴、医疗器械交叉感染、性传播等,一般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餐等不会传染乙肝。
打破国外专利壁垒首个国产长效干扰素研制成功
目前,在国内肝炎治疗中,丙肝治疗通过药物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几乎可以治愈,但乙肝仍主要以预防为主,慢性乙肝仍然难以攻克。临床上,长效干扰素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将探索乙肝治愈的可能性,其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促进人体的主动免疫功能恢复,与口服抗病毒药相比,聚乙二醇干扰素作用于复杂的免疫网络,可助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实现持久免疫控制。
但以往长效干扰素只有进口药,存在患者经济负担大、可及性差等问题。由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Y型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派格宾)的研制成功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我国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产业化,提升我国乙肝传染病的防控能力,造福中国数量众多的肝炎患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中国研制成功并上市意义重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表示,“这将为我国生物制药打破国际垄断、搭建独立自主的创新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意味着我国科学家对全球肝炎的控制、促进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关键的是,打破国外专利壁垒将大大促进该类药物的价格走向合理化,造福更多患者。”
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