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 通讯员赵虹霖 徐 虎)由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邹全明教授指导、庄园博士主要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新型CD8阳性T细胞亚群(Tc17细胞)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可独立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期,亦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靶向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日前,该研究论文被美国最新一期《胃肠病学》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刊发。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胃癌的临床转归和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与胃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参与胃癌免疫抑制形成的关键免疫细胞,成为胃癌免疫研究的热点。
由邹全明领衔的课题组自2009年开始,收集分离了103名胃癌病人的手术标本,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高通量筛选,研究了胃癌微环境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应答变化,发现Tc17细胞在胃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中应答增高,并在胃癌微环境中浸润增强。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原位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和分选以及细胞亚群共培养等技术,就这一新型T细胞亚群在胃癌中的分布、表型、分化调控及功能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研究发现,胃癌微环境中浸润的Tc17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的表型表达谱,可高表达促炎性因子IL-17。同时,微环境中激活的单核细胞可诱导调控Tc17细胞分化,使IL-17作用于肿瘤细胞。Tc17细胞继而通过抑制细胞毒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发挥免疫抑制的病理效应。研究者最后通过临床相关性分析及对大量胃癌病人的长期术后随访证实,瘤内Tc17细胞频率(Tc17细胞占CD8阳性T细胞的百分率)越高,胃癌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胃癌的临床转归和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与胃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参与胃癌免疫抑制形成的关键免疫细胞,成为胃癌免疫研究的热点。
由邹全明领衔的课题组自2009年开始,收集分离了103名胃癌病人的手术标本,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高通量筛选,研究了胃癌微环境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应答变化,发现Tc17细胞在胃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中应答增高,并在胃癌微环境中浸润增强。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原位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和分选以及细胞亚群共培养等技术,就这一新型T细胞亚群在胃癌中的分布、表型、分化调控及功能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研究发现,胃癌微环境中浸润的Tc17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的表型表达谱,可高表达促炎性因子IL-17。同时,微环境中激活的单核细胞可诱导调控Tc17细胞分化,使IL-17作用于肿瘤细胞。Tc17细胞继而通过抑制细胞毒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发挥免疫抑制的病理效应。研究者最后通过临床相关性分析及对大量胃癌病人的长期术后随访证实,瘤内Tc17细胞频率(Tc17细胞占CD8阳性T细胞的百分率)越高,胃癌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