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办公室里,李兆申院士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三本书,这套“李兆申院士团队谈消化道癌防治”丛书包含“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三册,由李兆申院士带领其团队倾心编撰,体现着他一贯倡导的消化道癌早防、早诊、早治的理念。
近些年来,李兆申院士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消化道癌早防、早诊、早治理念的机会。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消化道肿瘤筛查应上升到“国家计划”,今年两会他的关注重点依然是消化道癌的早诊早治。
李院士关注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背后,是中国消化道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现实。
一个人被诊断晚期肿瘤,家庭就塌方了
在李院士的临床生涯中,他见到过被诊断为晚期肿瘤的患者太多了。
“一个和睦的家庭,只要一个成员被诊断为晚期肿瘤,这个家庭就塌方了,这样的病例我经常见到,相关的人都很痛苦。”李兆申院士说,“所以我们内镜医生提了一个口号,发现一例早癌,救人一命,可以挽救一个家庭,幸福一家人。”
迄今,癌症依然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与其它的慢性疾病相比,癌症的预防和控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将达1200万例。“癌症发病人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完成《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着3.9%、死亡率保持2.5%的增幅。
在我国死亡率最高的5种癌症中,消化道肿瘤占据了三席: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病例数量上,我国消化道肿瘤占国内所有肿瘤病例的近一半,而且85%左右的消化道肿瘤被诊断时都已经到了晚期,这也是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畸高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50%的食道癌和胃癌患者都在中国,中国大肠癌患者也占世界的1/4,并且晚期病人多,死亡率很高,五年生存率很低。”李兆申院士说,“作为医生,我们觉得治疗病人是一方面,但更应该把关口前移,在肿瘤早期就诊断出来,做到早诊早治,就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节省医疗费用。”
但中国有14亿人口,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主要依靠内镜,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内镜医师还不足4万人,即使参照日本办法,对10%的人口进行筛查,一年也要筛查1.4亿人。因此,李院士表示一定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模式。“我们希望抓大鱼,重点筛查高危人群,提高公众防癌意识。”
近些年来,除了主编“消化道癌防治丛书”,科普宣教消化道肿瘤防治理念外,李兆申院士积极推广自己提出的“内镜体检”新理念,并且创建多项内镜新技术,牵头建立了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标准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实现了我国消化内镜从胃肠道全消化道、从腔内道腔外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建立起了内镜培训学院和多个内镜培训基地,还发起了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就是希望能多培养一些想做、有技术做的医生,进而提高早期癌诊断率 。”李兆申院士说。
包括消化道肿瘤在内的很多癌症,在早期都没有任何症状,一旦表现出症状往往就到了晚期。李院士推动的工作一个重要成果体现是,早癌检出率提升了。“我们平均每筛查一千个没有任何症状的高危人群,早期胃癌能发现两个。”
让李兆申院士感到振奋的是,如今癌症的防治工作不仅被学界认可,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我们一年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人将近100万,如果能主动筛查,都能早期发现,我们就可以挽救100万人生命,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费用。”李兆申院士说,“所以公众一定要知道筛查的重要性,变被动体检为主动体检,变被动检查为主动预防。”
标签阅读: 肿瘤,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