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耳聋基因”被发现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发现了一个导致耳聋的新致病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分析,精确地找到了尤塞氏综合征1型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的致病基因——CIB2蛋白。尤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因基因缺陷而导致耳聋,及由视网膜色素变性引起的视觉逐步减退的疾病。尤塞氏综合征1型患者在出生时便严重失聪,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平衡出现问题,到成年后开始出现夜盲和丧失周边视觉的症状。这一研究成果将帮助科研人员研制新的药物,治疗罹患这一综合征的患者。
男孩电脑阅读能力好于女孩
芬兰图尔库大学一项新研究指出,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虽然之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讲,女孩的阅读能力要好于男孩。但本次研究人员对芬兰西南部400多名中学生分别进行了传统书本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一些。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男孩网络阅读能力强是因为他们要比女孩更经常玩一些电脑游戏,而在玩这些电脑游戏时,男孩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
医疗器具能在体内消失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开发出一种超薄电子元件能在人体内溶解消失。这种元件由超薄的硅纳米膜、氧化镁电极以及蚕丝保护层组成,遇到水和体液时会逐渐溶化降解。通过改变蚕丝保护层的设计方式,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元件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研究人员目前已将该装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植入物在小鼠体内伤口处进行了测试。该植入物进入老鼠体内后,对特定伤口进行了两周的微加热,正好足以防止感染并使伤口开始愈合。几周后,科学家仔细检查老鼠的伤口,发现没有什么感染的迹象,伤口部位的植入物经过两周的降解,只剩少量残留。将来这种生物可降解技术会有广泛的用途,例如从环境监测到生产一次性的、不污染环境的消费电子产品等。
环境
遏制刺冠海星数量或有助拯救大堡礁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控制大堡礁海域的刺冠海星数量可能有助于挽救覆盖率已减少一半多的当地珊瑚。大堡礁海域的珊瑚覆盖率已由1985年的28%跌落到2012年的13.8%。导致珊瑚覆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风暴破坏、刺冠海星摄食和珊瑚白化。这三个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和10%。研究发现,刺冠海星以珊瑚虫为食,严重破坏珊瑚礁。因此,如能有效遏制刺冠海星的数量,即使海洋风暴和珊瑚白化的影响依然存在,珊瑚覆盖率也将以每年0.89%的速度缓慢恢复。控制水质是抑制刺冠海星数量的一个关键方法,这是因为流向大堡礁海域的农业废水不断增加,造成藻类繁殖,为刺冠海星幼体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大气中硫酸盐微粒与气候冷暖相关
日本北海道大学和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科研小组通过对南极冰芯进行分析后发现,大气中硫酸盐微粒的变化与30万年来气候冷暖变化相关,硫酸盐微粒越多的时期气候越寒冷。大气中的硫酸盐主要是来自海水中的盐分,容易成为云层微滴的核心。在理论上,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越多,就越容易形成云层,阳光越容易被遮蔽,从而使气候趋冷。可是迄今对冰芯的分析大多是将其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样就无法将硫酸盐和硫酸区别开来。而这次研究人员对采自南极冰盖垂直向下2503米长的冰芯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使用了一种直接将冰芯气化的方法,可以直接观测到硫酸盐微粒,并与各历史时期的气候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在气温较高的间冰期,冰芯中硫酸盐的含量很少,但是在气温较低的冰期,硫酸盐含量较多。这是大气中硫酸盐微粒与气候冷暖变化相关的直接证据,该发现将有助于提高预测地球气候变化的精确性。
空间
国际空间站首次用激光传输数据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宣布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区段首次通过激光将宽带信息传输到地面站,传输数据量为2.8GB,传输速度达到每秒125MB。俄罗斯的太空激光通信系统由俄精密仪器制造系统公司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共同研发。它从太空发射激光信号,再由地面接收站将激光解调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输。根据俄航天部门今年2月进行的实验,该系统可在1000公里的距离内以每秒2~75MB的速度传输数据。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激光通信的优点是保密性强、不怕电磁干扰和通信质量好。目前,国际空间站与地面的主要信息传输手段是卫星电话,信号受到一定时间、速度的限制。
澳大利亚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
建成启用
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ASKAP)项目建设完成并在西澳大利亚州默奇森地区正式启用。这一项目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SKA)的前期项目,整个SKA项目将包含数千个碟状探测装置,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ASKAP的36台独立碟状天线每个直径12米,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捕捉宇宙射电波。项目所在地默奇森地区距离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650公里,该地区人烟稀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无线电静默区之一。该望远镜将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暗物质、暗能量、恒星和星系的起源等。
生物
七彩文鸟只用一只眼“相亲”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七彩文鸟在挑选配偶时只用右眼观察异性,并用与右眼相连的大脑左侧处理相关信息。研究人员让七彩文鸟在3种不同条件下挑选配偶,即两只眼睛都能视物、单独蒙上左眼和单独蒙上右眼。结果显示,在前两种情况下,由于能用右眼观察对方,七彩文鸟能够作出正常选择。而在最后一种情况下,由于右眼看不见了,它们无法从一大群颜色不同的异性中挑选自己中意的对象,表现得很迷惑。研究人员表示,七彩文鸟只用右眼“相亲”,说明它们只用左脑处理相关信息,这种只用一只眼睛和一侧大脑来挑选配偶的现象,在动物世界中还是首次发现。七彩文鸟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小鸟,其羽毛有多种色彩,它们在挑选配偶时常会选择与自己头部颜色相配的异性。
生存让蜗牛也能“断尾求生”
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日本蜗牛为躲避被蛇捕食,也会丢掉身体上相当于尾巴的部分,藏到壳中。研究人员让生活在冲绳县石垣岛和西表岛的蜗牛与其天敌——岩崎钝头蛇一起生活,然后调查蜗牛的存活率。结果发现约有60%的蜗牛躲过了捕食,其中约45%在被蛇咬到的时候,会故意将尾巴的一部分丢掉,然后躲到壳中逃生,舍弃掉的部分还会再生。而研究人员利用石垣岛以西约120公里、没有岩崎钝头蛇生活的与那国岛上的另一种蜗牛进行同样实验,结果这些蜗牛几乎被蛇吃光。因此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特殊的适应能力可以认为是为了对抗蛇而进化的。
(张章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2-10-13 A2 环球)
“耳聋基因”被发现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发现了一个导致耳聋的新致病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分析,精确地找到了尤塞氏综合征1型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的致病基因——CIB2蛋白。尤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因基因缺陷而导致耳聋,及由视网膜色素变性引起的视觉逐步减退的疾病。尤塞氏综合征1型患者在出生时便严重失聪,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平衡出现问题,到成年后开始出现夜盲和丧失周边视觉的症状。这一研究成果将帮助科研人员研制新的药物,治疗罹患这一综合征的患者。
男孩电脑阅读能力好于女孩
芬兰图尔库大学一项新研究指出,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虽然之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讲,女孩的阅读能力要好于男孩。但本次研究人员对芬兰西南部400多名中学生分别进行了传统书本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一些。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男孩网络阅读能力强是因为他们要比女孩更经常玩一些电脑游戏,而在玩这些电脑游戏时,男孩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
医疗器具能在体内消失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开发出一种超薄电子元件能在人体内溶解消失。这种元件由超薄的硅纳米膜、氧化镁电极以及蚕丝保护层组成,遇到水和体液时会逐渐溶化降解。通过改变蚕丝保护层的设计方式,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元件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研究人员目前已将该装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植入物在小鼠体内伤口处进行了测试。该植入物进入老鼠体内后,对特定伤口进行了两周的微加热,正好足以防止感染并使伤口开始愈合。几周后,科学家仔细检查老鼠的伤口,发现没有什么感染的迹象,伤口部位的植入物经过两周的降解,只剩少量残留。将来这种生物可降解技术会有广泛的用途,例如从环境监测到生产一次性的、不污染环境的消费电子产品等。
环境
遏制刺冠海星数量或有助拯救大堡礁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控制大堡礁海域的刺冠海星数量可能有助于挽救覆盖率已减少一半多的当地珊瑚。大堡礁海域的珊瑚覆盖率已由1985年的28%跌落到2012年的13.8%。导致珊瑚覆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风暴破坏、刺冠海星摄食和珊瑚白化。这三个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和10%。研究发现,刺冠海星以珊瑚虫为食,严重破坏珊瑚礁。因此,如能有效遏制刺冠海星的数量,即使海洋风暴和珊瑚白化的影响依然存在,珊瑚覆盖率也将以每年0.89%的速度缓慢恢复。控制水质是抑制刺冠海星数量的一个关键方法,这是因为流向大堡礁海域的农业废水不断增加,造成藻类繁殖,为刺冠海星幼体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大气中硫酸盐微粒与气候冷暖相关
日本北海道大学和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科研小组通过对南极冰芯进行分析后发现,大气中硫酸盐微粒的变化与30万年来气候冷暖变化相关,硫酸盐微粒越多的时期气候越寒冷。大气中的硫酸盐主要是来自海水中的盐分,容易成为云层微滴的核心。在理论上,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越多,就越容易形成云层,阳光越容易被遮蔽,从而使气候趋冷。可是迄今对冰芯的分析大多是将其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样就无法将硫酸盐和硫酸区别开来。而这次研究人员对采自南极冰盖垂直向下2503米长的冰芯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使用了一种直接将冰芯气化的方法,可以直接观测到硫酸盐微粒,并与各历史时期的气候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在气温较高的间冰期,冰芯中硫酸盐的含量很少,但是在气温较低的冰期,硫酸盐含量较多。这是大气中硫酸盐微粒与气候冷暖变化相关的直接证据,该发现将有助于提高预测地球气候变化的精确性。
空间
国际空间站首次用激光传输数据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宣布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区段首次通过激光将宽带信息传输到地面站,传输数据量为2.8GB,传输速度达到每秒125MB。俄罗斯的太空激光通信系统由俄精密仪器制造系统公司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共同研发。它从太空发射激光信号,再由地面接收站将激光解调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输。根据俄航天部门今年2月进行的实验,该系统可在1000公里的距离内以每秒2~75MB的速度传输数据。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相比,激光通信的优点是保密性强、不怕电磁干扰和通信质量好。目前,国际空间站与地面的主要信息传输手段是卫星电话,信号受到一定时间、速度的限制。
澳大利亚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
建成启用
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ASKAP)项目建设完成并在西澳大利亚州默奇森地区正式启用。这一项目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SKA)的前期项目,整个SKA项目将包含数千个碟状探测装置,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ASKAP的36台独立碟状天线每个直径12米,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捕捉宇宙射电波。项目所在地默奇森地区距离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650公里,该地区人烟稀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无线电静默区之一。该望远镜将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暗物质、暗能量、恒星和星系的起源等。
生物
七彩文鸟只用一只眼“相亲”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七彩文鸟在挑选配偶时只用右眼观察异性,并用与右眼相连的大脑左侧处理相关信息。研究人员让七彩文鸟在3种不同条件下挑选配偶,即两只眼睛都能视物、单独蒙上左眼和单独蒙上右眼。结果显示,在前两种情况下,由于能用右眼观察对方,七彩文鸟能够作出正常选择。而在最后一种情况下,由于右眼看不见了,它们无法从一大群颜色不同的异性中挑选自己中意的对象,表现得很迷惑。研究人员表示,七彩文鸟只用右眼“相亲”,说明它们只用左脑处理相关信息,这种只用一只眼睛和一侧大脑来挑选配偶的现象,在动物世界中还是首次发现。七彩文鸟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小鸟,其羽毛有多种色彩,它们在挑选配偶时常会选择与自己头部颜色相配的异性。
生存让蜗牛也能“断尾求生”
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日本蜗牛为躲避被蛇捕食,也会丢掉身体上相当于尾巴的部分,藏到壳中。研究人员让生活在冲绳县石垣岛和西表岛的蜗牛与其天敌——岩崎钝头蛇一起生活,然后调查蜗牛的存活率。结果发现约有60%的蜗牛躲过了捕食,其中约45%在被蛇咬到的时候,会故意将尾巴的一部分丢掉,然后躲到壳中逃生,舍弃掉的部分还会再生。而研究人员利用石垣岛以西约120公里、没有岩崎钝头蛇生活的与那国岛上的另一种蜗牛进行同样实验,结果这些蜗牛几乎被蛇吃光。因此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特殊的适应能力可以认为是为了对抗蛇而进化的。
(张章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2-10-13 A2 环球)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