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卡罗琳医学院8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7年,两个研究小组证明,通过基因重组,人类的普通皮肤细胞,可以重返干细胞状态。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正是山中伸弥。由皮肤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田中伸弥,因此项研究,获得诺奖。
而另一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正是来自浙江诸暨的年轻女科学家俞君英。
可以说,俞君英与诺奖是失之交臂。昨晚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远在国外的俞君英,但到截稿前,尚无回音。
浙籍专家,与诺奖擦肩而过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领导的研究小组,把本次获得诺奖的关键报告发表在《细胞》杂志的同时,俞君英所在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也将相同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一成果迅速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有科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还只是一名年轻的助理科学家,但因为研究的思路确立和主体实验都是她一个人完成,俞君英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在她的署名后面还有长长的11个人的名单,其中包括她的“老板”——实验室主任汤姆森。
两个小组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大同小异:山中伸弥研究小组,从一名36岁女性的脸部,提取了科学家称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皮肤细胞,来自一名新生儿的阴茎包皮。
后来,俞君英透露,她是2006年的时候知道有日本同行也在做这一研究。但就在两个研究小组暗暗展开“时间赛跑”时,俞君英的小组因机器故障,直接导致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被推迟。
2009年3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再次刊登俞君英的成果:利用新技术培养出的iPS细胞,不含病毒载体或外来基因,安全性更高。
为什么俞君英未能获奖?有iPS细胞研究人员私下透露,这可能是因为田中伸弥更早证实,成年小鼠皮肤细胞可被转化为iPS细胞;而他研究中所用的4种关键基因,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iPS细胞培养方法。
浙江专家,正用干细胞治疗心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听说山中伸弥获奖,非常高兴:“这项研究,很有潜力。”
作为国内最早使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专家,王建安也一直在研究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但他并没有用iPS细胞,“iPS细胞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因为它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病毒的表达不可控制,如果某一天病毒突然被激活苏醒,就有可能变成肿瘤。所以,我们使用了相对稳定的病人自体骨髓干细胞,将它培养、移植到梗死心脏以后,能分泌很多营养因子,拯救即将死亡的心肌细胞,在坏死心脏长出新的血管,促进心脏内部的心肌细胞的生长,从而使存活的、有功能的心肌增加,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病人胸闷气喘症状改善。”
王建安说,这并不意味着iPS细胞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他刚刚申报的一项课题中,就包含了这一内容:利用iPS细胞来筛选心脑血管新药。“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针对某个人的特殊疾病,培养iPS细胞,让它具有特殊的疾病特征,从而为这个人筛选特效药。”
浙大教授,期待培育万能移植器官
不过新的发现并非完美。干细胞转化的成功率非常低,而且由于使用了逆转录病毒作为基因载体,会引发致癌基因的活性。在京都大学早期培育的老鼠中,有20%产生了肿瘤,如果应用到人身上同样可能诱发癌症。
所以大家都在另辟蹊径,研究它的其他应用。
近年的研究显示,iPS细胞能够生成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发现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使得他们在医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发育研究中心主任肖磊,是国内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
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建立了大鼠、猪、绵羊、山羊的ips模型。
肖磊和他的研究小组希望,通过多功能干细胞,改变在猪基因组中的某些DNA片段,令猪能为人类生长出可用的器官。
“确切地说,这项实验并不是在猪身上培育出人的器官,而是通过基因改造,令这些经过‘修饰’的猪的器官能够为人所用。”肖磊表示。
未来,我们可以用一根头发复制一个人体吗?
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发育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说:只要有毛囊,就可以。
2007年,两个研究小组证明,通过基因重组,人类的普通皮肤细胞,可以重返干细胞状态。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正是山中伸弥。由皮肤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田中伸弥,因此项研究,获得诺奖。
而另一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正是来自浙江诸暨的年轻女科学家俞君英。
可以说,俞君英与诺奖是失之交臂。昨晚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远在国外的俞君英,但到截稿前,尚无回音。
浙籍专家,与诺奖擦肩而过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领导的研究小组,把本次获得诺奖的关键报告发表在《细胞》杂志的同时,俞君英所在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也将相同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一成果迅速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有科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还只是一名年轻的助理科学家,但因为研究的思路确立和主体实验都是她一个人完成,俞君英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在她的署名后面还有长长的11个人的名单,其中包括她的“老板”——实验室主任汤姆森。
两个小组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大同小异:山中伸弥研究小组,从一名36岁女性的脸部,提取了科学家称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皮肤细胞,来自一名新生儿的阴茎包皮。
后来,俞君英透露,她是2006年的时候知道有日本同行也在做这一研究。但就在两个研究小组暗暗展开“时间赛跑”时,俞君英的小组因机器故障,直接导致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被推迟。
2009年3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再次刊登俞君英的成果:利用新技术培养出的iPS细胞,不含病毒载体或外来基因,安全性更高。
为什么俞君英未能获奖?有iPS细胞研究人员私下透露,这可能是因为田中伸弥更早证实,成年小鼠皮肤细胞可被转化为iPS细胞;而他研究中所用的4种关键基因,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iPS细胞培养方法。
浙江专家,正用干细胞治疗心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听说山中伸弥获奖,非常高兴:“这项研究,很有潜力。”
作为国内最早使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专家,王建安也一直在研究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但他并没有用iPS细胞,“iPS细胞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因为它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病毒的表达不可控制,如果某一天病毒突然被激活苏醒,就有可能变成肿瘤。所以,我们使用了相对稳定的病人自体骨髓干细胞,将它培养、移植到梗死心脏以后,能分泌很多营养因子,拯救即将死亡的心肌细胞,在坏死心脏长出新的血管,促进心脏内部的心肌细胞的生长,从而使存活的、有功能的心肌增加,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病人胸闷气喘症状改善。”
王建安说,这并不意味着iPS细胞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他刚刚申报的一项课题中,就包含了这一内容:利用iPS细胞来筛选心脑血管新药。“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针对某个人的特殊疾病,培养iPS细胞,让它具有特殊的疾病特征,从而为这个人筛选特效药。”
浙大教授,期待培育万能移植器官
不过新的发现并非完美。干细胞转化的成功率非常低,而且由于使用了逆转录病毒作为基因载体,会引发致癌基因的活性。在京都大学早期培育的老鼠中,有20%产生了肿瘤,如果应用到人身上同样可能诱发癌症。
所以大家都在另辟蹊径,研究它的其他应用。
近年的研究显示,iPS细胞能够生成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发现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使得他们在医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发育研究中心主任肖磊,是国内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
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建立了大鼠、猪、绵羊、山羊的ips模型。
肖磊和他的研究小组希望,通过多功能干细胞,改变在猪基因组中的某些DNA片段,令猪能为人类生长出可用的器官。
“确切地说,这项实验并不是在猪身上培育出人的器官,而是通过基因改造,令这些经过‘修饰’的猪的器官能够为人所用。”肖磊表示。
未来,我们可以用一根头发复制一个人体吗?
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发育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说:只要有毛囊,就可以。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