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国外一家电子通信研究院公布最新研究,称青少年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可能性越高。请关注——
今年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对于血铅浓度高于平均值50%的青少年来说,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越高。
关于手机辐射与多动症之间的实验研究此前已经开始。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于今年3月份,以母鼠为实验对象,展开了一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多动症患儿比例增加也许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时期所受到的手机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需进一步寻找确凿证据
“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可信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博士生导师颜崇淮表示:“多动症可能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这些年多动症发病率有比较明显的升高,但原因不明。手机是近十几年的新生事物,似乎与儿童多动症发病率增高有明显的一致性,该课题有实验研究的证据。”
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副主治医师王团美也认为这种说法具有一定可信度。王团美表示,多动症会受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环境因素方面,如城市工业的铅超标,怀孕期的饮酒、抽烟,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等等,都是造成多动症病发的环境因素。而手机辐射也是近年来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具有一定影响力。
“手机辐射对人体肯定是不好的,但要说它是否是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症状的原因,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确凿的证据。”中华医学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秘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硕士生导师李斐表示,“如果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研究出了确凿的证据,那也是可以相信的。”
李斐补充说:“首先,要看看韩国报道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如果这是个横断调查的话,也就是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多动症发病率也高,只能说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二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说法,李斐举例说:“‘小树长,人也长’,这二者是具有相关性的事件,但不代表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说,如果要证明‘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多动症的发病率越高’,这样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命题,在研究上需要用前瞻性队列来进行研究。所以,仔细研究韩国调查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对于做出准确结论非常重要。”
“血铅浓度与多动症之间是有关系的,但手机辐射与血铅浓度升高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目前还没有确切定论。”王团美说,“手机辐射影响人体的精神系统,有可能是解释其引发多动症病发的一个原因。手机辐射是影响神经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现在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因素也比较多,像我们说的辐射、铅中毒、铅超标等等。”
不可将“辐射致病”推而广之
假设手机辐射会导致多动症的研究结果成立,那么电视、电脑、微波炉等设备所发出的电磁波,如果长时间对人体进行辐射,是不是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对于这个疑问,颜崇淮表示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证明。王团美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到个人身上进行研究,如果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那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目前还只能说“可能”。
李斐提醒说:“假设手机辐射导致多动症病发的实验结果是成立的,那么在理论上,类似的电磁辐射也是同样会导致这种病症的。但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什么产品都不能用了?电磁辐射属于环境研究的一部分,目前还在研究中,具体的结果我们还在期待。”
即使辐射对于多动症的影响仍有待证实,但辐射有危害是不容置疑的。颜崇淮介绍道:“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与儿童白血病、成人肿瘤等疾病有关。”李斐也表示,大剂量的辐射造成的危害有很多,如出生缺陷等问题。
“目前这个课题还是一个令人比较好奇的领域,它究竟有哪些危害,多大剂量会产生危害,危害程度有多深,还需要一些缜密的研究才能确切说明。比如,砒霜可以毒死人,但目前研究也表明它可用于治疗白血病,所以量效关系很重要。”李斐补充道。
尽量让孩子远离辐射源
如何防止多动症的病发?李斐建议说:“现在有很多预防多动症的研究,多动症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疾病,现在的研究标准是在6岁以后可以诊断,但实际上在6岁以前就有一些表现。首先,一些行为的矫正方法对于预防多动症有好处。其次,某些睡眠问题,也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及时解决睡眠问题,对于多动症的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过敏也有可能和注意缺陷有关系,可以通过控制这些疾病,减轻多动症的症状。”
“对于怀孕的人群,我认为影响比较大。”王团美说,“辐射容易影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可能导致胎儿流产,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生后,在成长阶段出现多动症,或者脑神经发育异常。”
王团美提示:“要尽可能让孩子远离辐射源,比如手机、电磁炉、电视电脑等。”
另外,王团美补充说:“多动症常见于儿童,因为它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低下,活动过度,冲动控制能力低下。5—7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多见,但没有绝对性,一旦环境因素、心理行为发生了改变,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多动症。”颜崇淮也表示说:“儿童多动症部分在14岁以前可以治愈(或自愈),也有部分没有治愈(或自愈),可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期。”
因此,孩子进入青少年期,要注意日常环境对其的影响,切不可疏忽。过度使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也会使孩子过度沉迷网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孤僻等等一些问题。“不管这项研究是否可信,适度的节制青少年对手机的使用,百利而无一害”。
国外一家电子通信研究院公布最新研究,称青少年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可能性越高。请关注——
今年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对于血铅浓度高于平均值50%的青少年来说,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越高。
关于手机辐射与多动症之间的实验研究此前已经开始。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于今年3月份,以母鼠为实验对象,展开了一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多动症患儿比例增加也许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时期所受到的手机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需进一步寻找确凿证据
“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可信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博士生导师颜崇淮表示:“多动症可能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这些年多动症发病率有比较明显的升高,但原因不明。手机是近十几年的新生事物,似乎与儿童多动症发病率增高有明显的一致性,该课题有实验研究的证据。”
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副主治医师王团美也认为这种说法具有一定可信度。王团美表示,多动症会受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环境因素方面,如城市工业的铅超标,怀孕期的饮酒、抽烟,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等等,都是造成多动症病发的环境因素。而手机辐射也是近年来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具有一定影响力。
“手机辐射对人体肯定是不好的,但要说它是否是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症状的原因,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确凿的证据。”中华医学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秘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硕士生导师李斐表示,“如果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研究出了确凿的证据,那也是可以相信的。”
李斐补充说:“首先,要看看韩国报道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如果这是个横断调查的话,也就是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多动症发病率也高,只能说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二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说法,李斐举例说:“‘小树长,人也长’,这二者是具有相关性的事件,但不代表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说,如果要证明‘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多动症的发病率越高’,这样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命题,在研究上需要用前瞻性队列来进行研究。所以,仔细研究韩国调查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对于做出准确结论非常重要。”
“血铅浓度与多动症之间是有关系的,但手机辐射与血铅浓度升高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目前还没有确切定论。”王团美说,“手机辐射影响人体的精神系统,有可能是解释其引发多动症病发的一个原因。手机辐射是影响神经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现在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因素也比较多,像我们说的辐射、铅中毒、铅超标等等。”
不可将“辐射致病”推而广之
假设手机辐射会导致多动症的研究结果成立,那么电视、电脑、微波炉等设备所发出的电磁波,如果长时间对人体进行辐射,是不是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对于这个疑问,颜崇淮表示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证明。王团美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到个人身上进行研究,如果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那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目前还只能说“可能”。
李斐提醒说:“假设手机辐射导致多动症病发的实验结果是成立的,那么在理论上,类似的电磁辐射也是同样会导致这种病症的。但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什么产品都不能用了?电磁辐射属于环境研究的一部分,目前还在研究中,具体的结果我们还在期待。”
即使辐射对于多动症的影响仍有待证实,但辐射有危害是不容置疑的。颜崇淮介绍道:“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与儿童白血病、成人肿瘤等疾病有关。”李斐也表示,大剂量的辐射造成的危害有很多,如出生缺陷等问题。
“目前这个课题还是一个令人比较好奇的领域,它究竟有哪些危害,多大剂量会产生危害,危害程度有多深,还需要一些缜密的研究才能确切说明。比如,砒霜可以毒死人,但目前研究也表明它可用于治疗白血病,所以量效关系很重要。”李斐补充道。
尽量让孩子远离辐射源
如何防止多动症的病发?李斐建议说:“现在有很多预防多动症的研究,多动症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疾病,现在的研究标准是在6岁以后可以诊断,但实际上在6岁以前就有一些表现。首先,一些行为的矫正方法对于预防多动症有好处。其次,某些睡眠问题,也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及时解决睡眠问题,对于多动症的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过敏也有可能和注意缺陷有关系,可以通过控制这些疾病,减轻多动症的症状。”
“对于怀孕的人群,我认为影响比较大。”王团美说,“辐射容易影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可能导致胎儿流产,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生后,在成长阶段出现多动症,或者脑神经发育异常。”
王团美提示:“要尽可能让孩子远离辐射源,比如手机、电磁炉、电视电脑等。”
另外,王团美补充说:“多动症常见于儿童,因为它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低下,活动过度,冲动控制能力低下。5—7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多见,但没有绝对性,一旦环境因素、心理行为发生了改变,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多动症。”颜崇淮也表示说:“儿童多动症部分在14岁以前可以治愈(或自愈),也有部分没有治愈(或自愈),可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期。”
因此,孩子进入青少年期,要注意日常环境对其的影响,切不可疏忽。过度使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也会使孩子过度沉迷网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孤僻等等一些问题。“不管这项研究是否可信,适度的节制青少年对手机的使用,百利而无一害”。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