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食品安全问题:谁之殇?

发布时间: 2021-07-15 11:14:38      来源:http://来源:中国科技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打破砂锅   近些年,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信息不绝于耳。每到此刻,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请关注——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的

打破砂锅

  近些年,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信息不绝于耳。每到此刻,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请关注——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政策法规司处长王国伟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

  四大原因导致问题频出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问题,王国伟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我国是食品生产消费大国,食品生产经营者有1000多万户。但产业素质总体较低,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作坊式小企业,还有2亿多农产品种植养殖户。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不仅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也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的3.4亿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约占40%;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1600万从业人员中,85%以上是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

  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2010年查处一起案件时,违法企业总经理叫嚣:“最多判我三年就出来了。”同年另一起“窝案”中,有超过20%的涉案人员属于再犯。

  监管硬件非常薄弱。中国监管人员一共10.6万,而合法企业就有1000万户,这还不包括小商小贩和2.8亿农户。中国的监管工作必须要借鉴国际规律,从产品抽检、事后查处这种外部监管,转变为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依据,以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执法检验互为支撑,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要走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监管道路。

  中外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备、不全面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一大硬伤。

  “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在某个食品的某个限量上谁高谁低不能一概而论。”苏志认为:要比较国家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再看某个物质、食品、农产品里的某一项指标是高还是低。

  在过去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社会上曾出现对中国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或在标准制定中有企业参与甚至左右标准门槛的质疑。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广枫看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是允许存在差异的。食品安全不可能追求世界大同的统一标准,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因素就是膳食结构。

  据了解,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必须采用标准化法,而市场经济受政府干预较多,所以标准比较滞后,和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并且,我们的标准一旦制定,往往十几年都不会变动。但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标准却原地踏步,这就导致了许多安全风险。

  加大标准建设经费投入

  曾有专家表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费用大约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的标准大概都要超过10万美元,大的标准会超过50万美元,低投入的标准产出自然不能令人放心。

  卫生部监督局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领域面临人才不足和经费严重缺乏的困难。经测算,目前我国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经费约为1亿元,平均每个食物样品的监测经费不足600元,每个指标不足100元,大约只能补偿工作成本的1/2。2010年的调查显示,仅有50%的省级疾控机构配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要求的理化设备,全国尚有75%的县没有设立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点。

  国家财政将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开展本规划确定的重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保障经费投入。

  食品标准展开系统清理

  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透露,近期,卫生部将进行新一轮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全面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到2013年底,提出现行相关标准或技术指标继续有效、整合和废止的清理意见。

  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国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由于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尽管总体数量多,但标准间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标准宣传贯彻执行有待加强。

  对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部门配合及宣传贯彻力度。

  苏志表示,此次标准制修订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强调标准的通用性,能够对一类食品有最基本的安全规定。食品安全标准设置应该科学、合理。

  食品安全需要监管主动前移

  不可否认,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十分关心。每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就会看到一场针对性很强的严打行动马上开始。然而,整顿力度那么大,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从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等事件,可以看出监管部门疲于奔命,哪里“着火”,就扑向哪里。

  监管食品安全要变“救火”为“防火”,化“事后救治”为“事前防范”,打防并举。除了对制假售假者采取高压态势进行打击、让其付出高昂代价之外,要变事后处理为事先监督,如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从短期来看,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治理上。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查处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对试图违法者造成心理震慑,抑制潜在违法可能。从长期来看,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则在于防控,防控不能单纯依靠监管,要依靠全社会乃至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来实现。

  要提高国内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严格自律,同时也需要全体消费者参与和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重建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既需要针对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展开“攻坚战”,也需要进行以防控为主要目的的“持久战”。(记者 李颖)

  《科技日报》(2012-9-12 四版)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