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何建昆)8月29日上午,由北京市教委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承办的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桑国卫副委员长特发来书面讲话,北京市副市长洪峰、教育部部长助理林慧青、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等领导出席并讲话。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代表、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国内神经科学相关领域的院士等一批知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学者,首都医科大学教师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成立暨揭牌仪式。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主持。
据了解,脑重大疾病,特别是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神经损伤修复、癫痫、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均属于人类最严重、最复杂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领域,是各国医疗与健康政策中最优先考虑的项目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上述脑疾病患病总人数占据世界首位,脑重大疾病已经构成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并将继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定涉及人口健康领域的国家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中,已将脑重大疾病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是国家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争取经过十年的努力,成为国际脑重大疾病防治的研发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洪峰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承载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和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崭新机制,是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北京市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洪峰强调三个机构建立,标志着脑重大疾病在更高水平上的防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希望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及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努力,加大政策、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力度,争取把该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引领和主导神经科学领域内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希望首都医科大学以此为契机,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等多种形式,运用好北京市各项支持政策,创新运行的体制机制,紧紧抓住与民生关系重大的脑重大疾病的八个研究领域,持续开展产学研用协同研发,真正带动脑重大疾病防治的前沿研究及相关技术、相关产品的开发,在首都和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培养、惠及百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支持、关心该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使其成为国家2011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层面上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
马晓伟副部长提出,脑重大病等慢性病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已经构成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真正带动脑重大疾病防治的前沿研究及相关技术、相关产品的开发,降低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努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脑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为卫生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北京市编办副主任左铭飞宣读了“关于成立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的批复,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晓民宣读了“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北京协议,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明宣读了“关于成立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文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作了题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提高我国脑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的报告;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成员签署了协议;与会有关领导为“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和“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院Tomas Hokfelt 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 脑研究所所长Robert Desimone 教授,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Howard Feldman教授等和国内科技界代表陈霖院士、企业界代表程京院士等讲话。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