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一场罕见暴雨袭击京城,许多楼盘的地下室被泡。如今暴雨已过月余,那些被水泡过的地下室旅馆现状如何?它们原本便不乐观的卫生环境是否会因水淹而雪上加霜?负责监管的卫生监督部门在灾后又是否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近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部分“泡水”地下室旅店重新开业
8月23日,记者来到名为“黄鹤楼”的地下室旅馆。这个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小区7号楼边的旅馆门口坐着几名工人,听说记者来投宿,便热情地推荐“往下走,房间有的是。”走过灯光昏暗的楼梯,记者手扶在两边的墙上,可以感到冷冰冰的潮湿。一名50多岁老板模样的男子接待了记者,领着记者穿过湿漉漉、飘着淡淡霉味的走廊,向旅店的深处走去。记者看到,两边的墙上有明显水淹过后留下的痕迹,多个空房间里凌乱地堆放着被水泡过的床和柜子。潮湿的环境下,蚊子显得格外嚣张,不一会儿记者的手上就被叮出了大包。
记者被带到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没有窗户,屋里霉味比走廊还要重,床上的被子和床单也多有污渍。当记者询问这个旅店在7月的大雨中是否被水泡过时,老板坚称“绝对没有”,潮气重,是因为“北京的地下室都是这样的”。
随后,老板应要求带记者去看了厕所。“污水横流,气味刺鼻”基本可以概括厕所的状况。老板一边接起一脸盆水冲洗实在不堪入目的厕所,一边指着厕所旁边的两个漆黑小屋说:“还有洗澡间,洗澡是很方便的。”
记者向门口的工人求证,证实该旅馆在“7·21”暴雨中确实被淹,他们就是被请来刷墙的。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位于西坝河南里小区的多个地下室旅店,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正常营业,并宣称“从未进过水”。
在位于广渠门附近、在“7·21”中同样遭到重创的本润家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的地下室已经全部封闭。小区物业表示,泡水后的地下室将再也不会作为旅店对外出租了。
“面积、通风、厕所”成三大难
在采访中,记者恰好碰到了寻找住处的王诚一(化名)。他告诉记者,他是外地毕业生,现在中关村附近上班,收入不高,找住处只能考虑地下室旅店。
跟着小王,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三环光熙门北里小区的多个地下室旅馆,最后走进了一家没有名字的旅馆。旅馆的出口相对宽敞些,小王很看重这一点:“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至少逃出来能方便一些。”
这家旅馆的老板娘带着小王和记者在迷宫一般的地下室里“钻”来“钻”去。“别看你们现在转晕了,住上几天肯定就熟得很。是不是有一点地道战的感觉?”为了缓和小王提出空气差引发的尴尬,老板娘开了一个不招笑的玩笑。
在三层的地下室内看了五六个房间后,小王选了一间大约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也没有窗户,唯一的通风口是门上方的一小块纱窗。
看了厕所后,小王又皱起了眉头。“这个旅馆估计有房间60间以上,但是蹲位只有4个,早上的时候肯定得排长队。”出厕所向左,还有一个公共厨房。
根据查询,《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和《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 GB/T17216-1998》规定,“人防工程应设机械通风系统或空气调节装置”;“不应设置伙房,或者必须设置时要与其他房间隔断,并设独立的进风、排风系统”;“每层楼必须备有公共卫生间。男厕所每15人~35人设大小便器各一个,女厕所每10人~25人设便器一个” 。
听记者讲这些规定后,小王无奈地说:“没有办法,600块钱房租是目前可以承受的上限,这个价位也只租得起这样的房间了。”
卫生督查一般不包括地下室出租屋
记者在走访多个地下室旅馆时,都询问了是否有相应的许可证件,特别是卫生许可证。绝大多数的旅馆老板表示,有人防和消防许可就可以,以出租屋的名义营业,不需要办卫生许可证。
老板们的这些话也得到了卫生监督部门的证实。昌平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谢洪瑞告诉记者,理论上,地下室旅店、地下室出租屋都属于公共场所,都应归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但是法律仅规定旅店属于卫生监督的执法范围。有些老板就抓住这个漏洞,根本不办工商许可证,以出租屋的形式经营,这样给监督执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在外来人口更为密集、旅馆业也更为发达的海淀区,监管也常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郑阳介绍,在每年制订的督查计划中,并不包括地下室的出租屋,但如果有群众举报,监督员也会及时到现场去处理。
记者还询问北京市卫生监督所,近期对“泡水”地下室旅馆是否有专门的督查计划。该所主管宣传的负责人答复:目前北京市尚没有此类计划。群众遇到地下室旅馆因泡水出现环境卫生问题的,可向“12320”投诉举报,各区(县)卫生监督所将负责监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