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因其丰富独特的口感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其生产过程中是否含铅让人心有顾忌。不过自12月1日起,皮蛋也有了新“国标”。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规规定,皮蛋的铅含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千克。
据了解,我国首次发布针对皮蛋的国标是在1988年,编号为GB/T 9694-1988,这项标准目前已经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新“国标”GB/ T9694-2014,新“国标”于2014年12月发布,实施日期是2015年的12月1日。
比对了前后两版皮蛋的“国标”,新“国标”中指出,“本标准与GB/T 9694-1988《皮蛋》相比,改写了‘铅、铜、砷、锌’指标为‘污染物指标总砷、铅、总汞和镉应符合GB2762的规定’,并删去铜和锌的指标要求。”同时,新“国标”中删去了对于传统工艺生产的溏心皮蛋其铅含量应该小于等于3mg/kg。
据报道,近年来在各地食品质量抽查中,不合格皮蛋总是榜上有名。“据了解,皮蛋类产品的不合格项主要为铅含量和食品标签(未标注净含量)。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依然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皮蛋,这样可以保证使皮蛋成熟后,仍可在料液中长时间地浸泡,而不出现已凝固蛋白再液化的现象,保持着松花蛋的全部特征。但使用铅为原料,容易造成皮蛋中大量铅残留。”
随着健康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经常食用过量含铅食品带来的危害。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铅所造成的危害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说,如果是低剂量的铅造成的危害,通常看不见,因此被叫做‘无症状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差、多动、容易冲动、爱发脾气等。但如果摄入的剂量比较大,会严重危害到儿童智力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此外,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技术工程师于勇在接受采访时也介绍,铅以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是有害的。经常食用含铅量超标的食品,造成铅在人体中的蓄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肾脏等产生危害,特别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致使儿童患上多动症。
此次实施的皮蛋新“国标”删除了传统的有铅加工工艺,规定皮蛋的铅含量不大于0.5毫克/千克。对此,湖北省家禽业协会秘书长李清逸曾表示,“新国标的实施宣告了皮蛋有铅工艺的结束,今后皮蛋均需采用无铅工艺生产,将皮蛋安全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而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蛋类加工岗位专家、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杜金平在近日召开的食品博览会现场,也曾解读过皮蛋的新国标:“旧版皮蛋国标于1988年发布实施,随着行业技术发展,该版标准已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对铅含量的指标要求,远远落后皮蛋行业的发展现状。传统有铅工艺标准中规定,铅含量为3毫克/千克以下,但铅易在体内累积,产生神经、血液系统等毒害,对智力伤害不可逆转,因而食品含铅量一向备受关注。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以皮蛋无铅工艺化为代表的食品工业逐步由传统加工方式向绿色、健康的产业化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