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执行。《办法》规定,抗菌药将实行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等4个方面为基本原则。同时,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检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用抗菌药物。(8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
此限抗令一出,业界一片叫好,认为纠正了长期以来在中国内地被扭曲的观念,即遇着大病小病,首先想到的便是使用抗生素。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民间对于限抗令的实施仍然存有颇多质疑,主要关注点在于《办法》中规定“未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的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认为此举会导致患者向上流动,而基层医疗机构只能被迫关门。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滥用抗生素致死者达8万人,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聋的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世界卫生组织因此而多次警告中国,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可能引发全人类的灾难。
可见政府推行限抗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民间的担忧也非杞人忧天。因为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涉及民众、医院、药企等各个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对实施“最严限抗令”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于求医困难的农村人群而言,此举是否会加重他们的看病难度?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会不会就此缩小,由此导致的经济效益缺失如何弥补?三是此举是否会对抗生素制药企业造成重创?
事实上,尽管“最严限抗令”对抗菌药的临床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中药抗生素却并不在受限范围内。以此为契机,企业若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中药制剂的发展,不仅有望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也能在此番行业洗牌中顺利晋级。另一方面,虽然中药制剂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但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似乎也能满足使用。
遏制抗生素滥用非一朝一夕之事,“最严限抗令”的效果如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