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面肌痉挛 新学说助力临床疗效

发布时间: 2020-04-21 06:21:51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手术存缺陷难普及   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血管压迫面神经以及由此造成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是面肌痉挛发病的两个必备因素。目前在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疗法只能暂时减轻

  手术存缺陷难普及

  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血管压迫面神经以及由此造成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是面肌痉挛发病的两个必备因素。目前在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疗法(药物、肉毒素注射、针灸)只能暂时减轻面肌痉挛症状,不能达到根治。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由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已成为首选方案。然而术后症状不缓解、部分缓解、缓解后复发以及手术引起的面瘫、听力减退、吞咽困难甚至脑干梗死、小脑出血、死亡等并发症成为技术普及的主要障碍。

  另外,微血管减压术中也缺乏很可靠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传统上应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来决定手术的进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AMR监测不够稳定,部分患者AMR不出现,脑膜剪开后AMR马上消失,血管减压后AMR始终不消失,或者AMR虽然消失了但临床症状并不缓解,AMR不消失者术后症状反而完全缓解等,限制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对诊疗技术进行创新性改进,以提高整体疗效和安全性。

  全新学说揭示疾病本质

  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交感神经是连接面神经纤维之间异常短路的桥梁,因此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关于面肌痉挛发病机制的新学说——“交感神经桥接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在血管压迫所致面肌痉挛的发病过程中,交感神经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接”作用。交感神经是神经冲动在面神经纤维之间异常传导的结构基础。这也是第一次对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干内神经冲动传导特征的详细描述。

  与传统学说相比,新学说对面肌痉挛发病机制有了清晰、本质性的见解。该研究揭示了交感神经是治疗面肌痉挛新的靶点,通过选择性阻滞交感神经或切除交感神经节可以阻断异常神经短路,但不影响正常面神经传导,这一治疗策略具有更加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创新监测“揪出”责任血管

  传统的AMR电生理监测只有70%左右的特异性,在AMR监测不稳定的情况下,术者只能依赖个人经验。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遗漏责任血管,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开发更稳定可靠的新型术中监测技术是提高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根据“交感神经桥接学说”,我们发现在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壁予以电刺激后,可以在面肌记录到一个新波形ZLR。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该波形,并确定了ZLR的标准化检测方案及其电生理属性。研究发现,ZLR比传统AMR监测更稳定,更有特异性,并具有帮助识别真正责任血管的独特优势。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应用ZLR/AMR联合监测,手术疗效明显高于AMR单独监测组。该技术可以帮助术中责任血管识别和手术进程决策,使面肌痉挛总体手术疗效由93%提高到了98%。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实施应用的新型监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手术的盲目性,使血管减压手术针对性更强,减压更安全有效。

  革新技术提升临床疗效

  课题组也对传统微血管减压手术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提出并推广应用了四区探查和全程减压手术技术,设计了大血管压迫时的责任血管判断与减压技术,提出了微小血管压迫时的评估与减压技术,采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与扩血管药物联合使用来降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概率,设计了面瘫后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认定与减压技术等。(施  敏整理)

  

  链 接

  近日,周良辅院士等专家对该成果进行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提出并初步验证了面肌痉挛发病机制的新学说,发现责任血管壁交感神经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建立了新型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同时对微血管减压手术作出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以往手术完全依靠医师个人经验的困难局面,使我国在面肌痉挛的治疗技术领域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