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宝刀不老 仁济众生

发布时间: 2021-07-20 18:48:43      来源:http://来源:科技日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杨燕群白进张宝仁教授是80岁的老人了,却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每天准时早上8∶30到办公室,下午5∶00离开,去年还在本学科国内权威期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上发表了《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一

 
□ 杨燕群 白 进 

    张宝仁教授是80岁的老人了,却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每天准时早上8∶30到办公室,下午5∶00离开,去年还在本学科国内权威期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上发表了《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一文。他是我国人造心脏瓣膜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先驱者之一,参与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国产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

    8月上旬,我们来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拜访了他。作为承前启后的人造“心脏阀门”专家,他娓娓谈起了长达56载的创“心”之路。

    三年与狗同住的日子

    32岁,张宝仁便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代人造球型心脏瓣膜,并作为主要成员成功施行了我国首例二尖瓣置换术。

    在这熠熠光环的背后,却是黯淡的实验室和艰辛而漫长的实验!

    大学毕业后张宝仁到了长海医院,跟随我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蔡用之教授。蔡教授要求很严格,第一次谈话就问张宝仁:“有决心搞胸心外科吗?”张宝仁点头。蔡随即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要晚婚,第二要打好坚实的临床基础并学好英语。

    外科分为很多不同的临床科室,张宝仁在各科室轮转,一转就是3年。他白天手术,晚上值班,休息和睡眠时间很少,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浸润性空洞型肺结核”。亦师亦友、同在外科的吴孟超考虑到他的身体,建议他转行做病理。张宝仁放不下他的外科梦,病情好转后,胸心外科正计划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动物实验,他便毅然参加了。

    荒芜的虬江北侧有一排平房,本来是外科学解剖实验室,现在成了胸心外科开展体外循环实验的地方。在实验室,他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20多公斤重的麻醉狗,他用力一提“啪”的一声就铺展到了手术台上。实验结束后,空荡荡的房间里,唯一与他做伴的就是实验犬。为严密观察实验犬手术后的各项指标,他住进实验室,夜里从没睡过安稳觉,动物实验填满了他的生活。那段时间,他不大出门,因为身上总有一股狗味,有人建议他买瓶香水喷喷,他笑笑说:“喷也没用。”

    经过历时1年的反复实验,实验犬的手术成活率达70%,随后科室于1959年将该项实验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首例手术为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的成功为后续开展更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奠定了基础。

    4年后,蔡用之又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对人造心脏瓣膜科研发起了冲锋。张宝仁还是动物试验的主要参与者,还是在那排平房,还是与狗同住。只是这次时间更长——两年!

    做了200多条犬的大型实验后,曙光初现:存活的术后犬可疾驰1000多米,最长存活时间达2年多,这表明国产人造心脏瓣膜功能良好。1965年6月,他们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国产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人造心脏瓣膜的国家!总后勤部给长海医院胸心外科记了集体一等功。

    后来,胸心外科研究停滞了10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被压抑的科研激情又像火山般爆发了。从双瓣置换、三瓣置换,再到四瓣置换,以及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一个个难题被他们攻克了,其成绩让同行瞩目。在张宝仁的领导下,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成立了国内首个人造瓣膜实验室和瓣膜生产基地,并相继研制出四种新型国产人造瓣膜。

    宁做病人 不当女儿

    “比起当他的女儿,我更愿做爸爸的病人。”张宝仁反复和笔者提起大女儿的这句话。这隐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深歉疚,也体现了这位大医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

    谈起我国第一例二尖置换手术,张宝仁脱口便说出了患者的名字:许淑宝。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就像一朵娇弱的花,经不得一点风雨。为密切观察她手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张宝仁日夜监护,在病房住了整整3个月。由于当时病房是木地板,他走路都蹑手蹑脚,以免木板的震动影响打点滴的速度。此外,他每天都要抽自己的血样以用于患者凝血指标的对照。

    许淑宝顺利康复了,但张宝仁却好几次耽搁了女儿的病。大女儿3岁时患了肠梗阻,他没有及时带去看病,女儿的病情进展到了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大女儿4岁时,重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引发心肌炎,住院时,幼小的她多么希望身为医生的父亲能陪在她身边,但张宝仁总因为众多需要他的患者而不能满足女儿的心愿。

    心脏病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急,术后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为此,没有在女儿病床前住过一晚的张宝仁,却常常为了监护手术后的患者在胸心外科的过道里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他带领几个年轻医生白天做手术,晚上搞监护。病房楼道转角处,有一张用两个凳子和几块木板拼成的简易床铺,张宝仁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住在那儿,那个破旧的角落因此得名“张公馆”。

    坐镇“张公馆”,张宝仁为长海医院创造出多个国内第一。上世纪80年代,有位患者置入的人造心脏瓣膜突然发生卡瓣,短时间内就有生命之忧。张宝仁马上组织医生为其实施了国内第一例急症瓣膜手术,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1999年,一名患者心脏的四个瓣膜均已严重受损,张宝仁和同事朱家麟根据大量的心脏瓣膜手术经验,同期置换了该患者4个受损的心脏瓣膜,手术成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为世界第2例。

    他和他的72门徒

    孔子有72门徒,张宝仁也有72个博士和博士后。现在他们大多已经成为国内胸心外科的精英,是多家医院的胸心外科主任和骨干。

    徐志云是张宝仁的第一个博士,如今已是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掌门人。2002年,在他接手主任工作后,科室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科室即被批准为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医院,成为全院第一个“院中院”。2004年10月,胸心外科迁入胸心疾病诊治大楼,科室总床位数扩展至170张,手术室和监护室的硬件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胸心外科手术量成倍增加。2010年,徐志云获中国心血管外科最高荣誉 “金刀奖”。

    谈起老师张宝仁,韩林用“规范”二字做了精辟概括。即使是简单的写病历,张宝仁也一丝不苟。翻开张宝仁的手术记录,一笔一划写得很规整,且记录详细。张宝仁对学生要求严格,无论他们曾做过多少手术,在手术前都要求看图谱,并了解整个手术过程。他教导学生把每次手术都当成第一例来做,因为生命不可重来。

    “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布上练缝合。”陆方林在报考之前听到这样的传闻。由于文革,心胸外科停止了一切手术,张宝仁为了让手术操作的技术不生疏,想到了如此方法。陆方林跟随老师手术时,发现他左右手都能熟练地精细操作:缝合、止血、打结……左右开弓,看来传闻不假。

    从蔡用之,到张宝仁,再到徐志云,在三代人的努力下,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从一个只有4个医生的科室,发展到一所每年开展心血管手术2000余例,普胸手术1500余例的国家重点学科,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胸心外科中心。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