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平
近年来,政府对卫生院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大,许多乡镇卫生院能盖新房,添新设备了,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却未见改观。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农村医疗机构中缺少合格的医生。
乡镇卫生院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少,致使全国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人。有的卫生院想录用乡村医生中已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人 ,但是,一些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却说:“卫生院缺人,想用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乡医,但因编制没法解决,所以有人也用不上。”
但是,乡镇卫生院“挖”村医,也要看到这样做的弊端。如果有能力的村医都奔向卫生院,村民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却要奔向远处的卫生院,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解决不了。能否想办法,打通乡镇卫生院和村医之间的人才流动问题呢?
一边是乡卫生院缺人,却被旧的人事制度所羁绊;一边是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考了白考,没有人用,没任何待遇,虽学历是大专,资格是执业医师,但用药范围、执业环境还不如卫生院的助理医师,甚至还不如卫生院里无卫生专业学历的人员。这也有失公平,是一种用人制度的歧视。
因没编制,卫生院没法用人,乡村医生被囿于村卫生室,成了两头耽误。难道说,我们的用人制度不需要改革吗?笔者认为,应该实行新的用人制度,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开路。要让缺人的卫生院能顺利地用上所需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具有资格、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聘到卫生院,真正成为“一体化”工作关系,为村医解决合理的劳动关系,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定期“乡村”互动,让能力强的村医到卫生院发展,不断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让乡镇卫生院的一部分人员进入村寨,解决农民的常见小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让村卫生室的执业医师享受与乡镇卫生院的执业医师同等的待遇,在职称晋升时也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让卫生院的人员也能流动起来,希望上级能给予政策,让缺人的乡镇卫生院能解决编制问题,把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接受卫生院的“一体”管理和财政补助,以解决卫生院缺人的燃眉之急。使老百姓、卫生院、乡村医生三者最大限度地和谐与统一,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国家在新医改中,要建立激励先进的用人机制,要让在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都看到希望,形成个个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争上游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