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医学世家,毕业于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训练,加入芝加哥大学科默儿童医院……“模范生”唐纳德·刘很快成为美国儿科学界的“牛人”,并在2000年开始致力于推动接纳中国儿科医师赴美培训。但谁会想到,他也因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8月6日晨,芝加哥大学科默儿童医院传来噩耗,芝加哥大学儿科系副主任、科默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同时也是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儿外科外方主任唐纳德·刘教授在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去世。死因是:在密西根湖内救两名落水儿童,结果两个孩子幸免于难,但刘医生终因体力不支,被大浪淹没……
上海“穷医生”在美国的家
唐纳德·刘的名字,国内医学界可能并不熟悉。但上海的儿科医生,有许多对他感恩不已。
10年前,中国儿科医师赴美进修,远不像今天这样频繁,用一些医生的话说,“经济上有一定压力”。而唐纳德·刘医生,成了支持上海儿外科医师参加国际培训的“第一人”。
昨天清晨,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的唐纳德·刘教授追思会上,原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吴晔明教授几度哽咽。两人相识于10多年前,那时的吴晔明是儿中心派往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儿外科医生,而唐纳德·刘教授已是芝加哥大学科默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令吴晔明意外的是,这个大外科主任不仅促成上海儿外科医师国际培训,还把自己的家作为宿舍,让学生获得舒适的环境,并在专业上给予指导。
“10年前,赴美进修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美期间的食宿及生活对医生和派出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吴晔明难以忘记,刘教授热情地把他迎进家门,让他居住了一年。事实上,这个“家”在今后的十多年还接待过许多像吴晔明一样的“穷学生”。
心系中美两地儿科事业
刘教授1962年出生于医学世家,是全美最年轻的华裔儿外科主任。都说唐纳德·刘的生命轨迹犹如一条优雅的抛物线,连接着中美两地的儿科事业。
儿中心党委书记江忠仪与刘教授相见恨晚。2009年,江忠仪刚刚上任儿中心党委书记,出访芝加哥。在唐纳德·刘的家中,双方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儿中心与科默儿童医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同年,科默儿童医院建立了上海儿科住院医师国际培训点。
“两院间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上海儿科医学综合实力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将有更多的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江忠仪说。
他在儿中心率先引进了儿童单孔腹腔镜技术,目前儿中心已开展该技术近500例,成为国内该项技术的引领单位。他推动了儿中心与科默儿童医院搭建罕见病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不断引导医学人才的科研思路,推动了罕见病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就在去世前,他还在带领儿外科开展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科学研究,探索儿科转化医学新技术。
一生献给了孩子
唐纳德·刘年纪轻轻,但在儿科学术界已成绩斐然。作为先天性巨结肠症专家,他在临床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作为儿童微创外科的先行者,他开创性地建立了一种新手术方法,在国际上率先用于治疗包括隔肌中脚韧带压迫综合征在内的儿童慢性腹痛综合征。他还与儿童胃肠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人员协作,积极推动和实践基于转化医学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医学科技成果。2011年11月,他成为上海市首批“千人计划”专家。次年5月,受聘上海交大医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研究员和导师,他拯救了许多孩子的生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医学人才。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跃入汹涌的密西根湖……他没有考虑自己是个甲状腺癌患者,无法应对紧急情况,只是奋力托起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获悉刘教授不幸罹难的消息后,同道、朋友在第一时间发去唁电。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专程来电,嘱托儿中心转达他对刘教授家属的慰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校长张杰表达了他们的悲痛和惋惜;上海交大医学院孙大麟书记、陈国强院长在第一时间向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发去唁电。
本报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