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赵炯:高温下开动生命方舟

发布时间: 2021-07-21 15:49:10      来源:http://来源:科技日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一、二、三,起!”身材瘦小的上海120救护车女医生赵炯和两位同事一起抬起软担架,把体重200来斤的何逸民老伯从3楼抬到停在一楼的推车上,又奋力把推车抬上救护车。 夏日下午两点,上海空气湿热难耐。12

    “一、二、三,起!”身材瘦小的上海120救护车女医生赵炯和两位同事一起抬起软担架,把体重200来斤的何逸民老伯从3楼抬到停在一楼的推车上,又奋力把推车抬上救护车。

    夏日下午两点,上海空气湿热难耐。120救护车旋即拉响警笛,沿着发烫的马路向医院疾驰而去。

    救护车里,赵炯和急救员金燚顾不得擦一下额头上淌下的汗水,便立即开始输液、输氧等急救措施。一旁的病人家属林阿姨感激地说:“我家老头子发病时,家里就我一个人,要不是你们及时赶来,真不知道后果要多严重。这么热的天,真是辛苦你们了。”

    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赵炯“领衔”的120急救车“三人组”几乎都是在急救车上度过的,很多时候就连十几分钟的午饭时间都没法保证。“我们的工作既是一份体力活,又是一份技术活,要想‘Hold住’,还真是不容易。”28岁的驾驶员宋经磊说,“我是一名救护车驾驶员,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把病人送到医院救治,这需要体力和驾驶技术;同时我也是一名‘担架员’,抬担架同样要求体力和技术兼备。”

    据了解,上海每辆急救车一般配备3名工作人员,分别是驾驶员、急救员和随车医生。而这三人不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身兼数职,更要配合默契,协同一致,用最快的速度与时间“赛跑”,把病患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

    烈日炎炎下,记者多次跟随急救车出诊,发现他们的工作不折不扣是一份“脑力加体力”的辛苦活。到了现场,急救员和医生需要第一时间诊断病人的病情,并迅速进行初步的救治。紧接着就是一份辛苦的体力活:将病人从现场转移到软担架,再放到急救车的担架推车上,将其抬上急救车,到医院后再平移至医院的推车上,这整个过程至少有四次需要将病人抬上抬下。在高温天里,两位男同事一趟走下来都会汗流浃背、腰酸手麻,更何况体型瘦小的女医生赵炯。“一旦遇到病人身材高大又偏胖,抬起来就非常费劲,”急救员金燚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老公房,不但没有电梯,而且往往楼道里还放着自行车或杂物,这样的情况下要把病人快速转移到急救车上,真的是费神又费力。”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赵炯他们这一急救小组已经出了四次急救任务了,几乎都是刚刚送完病人回到急救站,才坐下喝了一口水,就接到下一个急救任务要出发了。其中一次,在空车回急救站的途中,他们就接到了调度中心的急救任务,宋经磊一打方向盘,立马调转车头,拉响警报,直奔病人家而去。

    高温酷暑的日子里,一天下来赵炯他们的工作服往往湿了干、干了湿要轮回好几次。当记者问起赵炯的工作感受时,赵炯热得发红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微笑。她说:“每一次看到急救病人,都希望他们能被救活,这就是我的工作。而病人家属的每一句‘谢谢’,都在大热天里让我们感受到清凉、清爽。”(据新华社)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