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题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新#!全阵亡名单》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其指出,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文中列出了16个行业千余家企业中止的300余个O2O创业项目。其中包括“饭是钢”“鲜品汇”“我爱酒”“慢品时光”等数十个涉及食品、餐饮行业的品牌。政府不是倡导“互联网+”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触网”企业逃离或淘汰网络空间?根源就在于很多投身于互联网的企业以及经营互联网的企业没有理解“互联网+”的内涵。
顾名思义,“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正如马云所说,互联网公司应该思考加什么,传统产业应该思考“传统经济+”。互联网加传统经济确实是未来机会所在,但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度融合。未来的互联网经济应该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是真正的共赢。
不能否认,很多走上互联网的创业项目背后都是“触网即灵”的投机心态,把和互联网企业融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稻草,而忽视了对于自身创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考量。比如一家餐饮小店刚有点小名气,既没有规模生产力,也没有配送的物流保障,这样的小店到了线上,肯定活不下去。再比如一家口碑极差的食品企业,想利用与网络结合的营销模式把自身“洗白”,这也是无稽之谈。
很多急于走近互联网的企业忽略了一件事,国家不仅倡导“互联网+”,还强调加快制造业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食品产业首先是实实在在的制造业。就食品企业而言,只有先在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品质上有所提升,形成良好的品牌,才有资格和能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市场中锦上添花。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也在不断整合。一方面是行业内的互助牵手,比如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另一方面是大佬们在拓展品牌,比如联想出手优质农产品,阿里看好营养健康食品。这也表明,互联网在增强自身融合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门槛。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救命稻草,那个加号的两端,一边是优化的互联网产业,另一边是强大的制造业。“互联网+”是对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边整合行动,推进的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升级。对此,企业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晓理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标签阅读: 健康产业,营养产业,营养健康,大健康,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