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证,以肾阴虚为主,亦有阴虚及阳证。
1。肾阴虚证
主证: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头昏腰酸,夜寐不熟,便艰溲黄,锦丝状带下较少,舌质偏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固冲。
方药:二至地黄汤(《实用妇科方剂学》)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山药各15克,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地骨皮各10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于经净后5天开始服用。
加减:若兼潮热、盗汗者,加知母、黄柏各6克以滋阴清虚热止汗;兼乏力、便溏、脉细弱者。加砂仁(后下)5克,菟丝子、川断各15克,以补肾气,调阴阳;若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6克,夜交藤15克;出血期,酌加旱莲草15克,炒地榆15克,三七3克。
2。阴虚及阳偏于肾阳虚证
主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尿频,大便或溏,脉细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腻。
治法:滋阴助阳,益气摄血。
方药:健固汤(《辨证录》)加减。
党参、白术各15克,黑当归、白芍、干地黄各10克,杜仲、菟丝子、鹿角霜各10克,黄芪、茯苓各10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于经净后5天开始服用。
加减;若兼大便溏泄,次数较多者,上方去干地黄、黑当归,加砂仁3克,炮姜5克;若胸闷,烦热口渴,上方去黄芪、党参,加黑栀子、炒柴胡各6克,丹皮炭10克。
标签阅读: 痛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