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无锡:蓝藻围城后饮用水安全升级

发布时间: 2021-07-22 17:14:09      来源:来源:<a href="http://www.jkb.com.cn">健康报</a>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来,关于国家饮用水标准“该强制执行却未强制执行”的争论渐息。但是,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仍然在为106项指标监测能力的欠缺而头疼。   然而,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时,当地自来水生产部门却“放话”称,该市

  近来,关于国家饮用水标准“该强制执行却未强制执行”的争论渐息。但是,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仍然在为106项指标监测能力的欠缺而头疼。

  然而,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时,当地自来水生产部门却“放话”称,该市的饮用水安全已达“奢侈”水平——双水源、深度处理、超滤膜、比国家要求提前3年具备饮用水全项监测能力等。这个曾经“蓝藻围城”,一度几乎无水可喝的城市是如何快速进入饮用水“奢侈”时代的?

  自来水厂设备“豪华”

  7月12日,无锡市中桥水厂。这是一个以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从太湖引来的水源水在经过常见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加氯消毒处理之后,并没有立刻进入市政管网送往千家万户,而是在制水工艺中增加了臭氧消毒、生物活性碳处理和超滤膜过滤3个深度处理流程。

  该水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国能配上这些“高精尖”深度处理设备的水厂屈指可数。“蓝藻事件”后,无锡市撤并小水厂,扩建大水厂,其中中桥水厂的扩建费用超过20亿元,用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的费用就达10多亿元,生物活性碳处理(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日常消耗成本高昂,而臭氧发生设备进口自日本,超滤膜(主要用于过滤藻类、细菌等)设备来自德国,更是价格不菲。目前,该水厂日生产水能力80万吨,产能并未全开。出厂水都经过臭氧和生物活性碳处理,经过超滤膜处理的水大约是30万吨。

  据了解,相较于这些成本投入,无锡市3.2元/吨的自来水价格则显得足够“亲民”。自来水公司制水的成本超过2元/吨,但只能从每吨水费中抽成1.6元。过去的2年里,该市自来水公司分别亏损2.2亿元和2.7亿元,这些亏空最后绝大部分由政府买单。

  2007年5月29日,受太湖蓝藻暴发影响,江苏省无锡市大批城区居民家中自来水变臭,无法正常饮用。而现在,“即使是5年前的“蓝藻事件”卷土重来,水厂也可以通过减量生产保证市民的基本用水。此外,为保万无一失,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另投入28亿多元新建以长江水为水源的水厂,以实现饮用水安全的‘双保险’。这样的水厂配备可谓是‘阵容豪华’。” 无锡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无锡监测站副主任王海涌介绍。

  王海涌还告诉记者,自来水公司对出厂水的质量也是严格把关,10项关键指标每天测2次,23项普通指标每天1次,其中浊度、余氯等特别重要指标每1小时监测1次,氨氮、耗氧量每2小时测1次,无锡市特别需要关注的藻类每4天测1次。国家标准规定的106项指标丰、枯水期各1次。公司中心实验室的监测费每年大约400万元,而各个水厂自己的实验室每年用于监测的费用也大约达到120万元。

  据介绍,自来水公司每月都将出厂水的合格率向民众公示。但是,各项指标的具体监测结果由于“太敏感”,目前还是内部传达,并不对外公布。

  疾控机构兵强马壮

  作为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监测部门,疾控机构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7年之后,无锡市政府连续加大投入,使市疾控中心得以添置1500多万元的检验仪器设备,新成立的水质实验室在2009年上半年实现了106项水质全分析的技术能力储配,提前3年具备了国家要求的饮用水全项监测能力。短短几年间,水质实验室招兵买马,组建成了拥有2名博士、8名硕士、10名副高职称以上人员的30人专业技术队伍。目前,该实验室可检测水质项目超过180项。据介绍,目前市政府每年通过卫生系统在水质检测上的投入超过300万元(不包括检测仪器购买)。

  “设备和人员的齐整激活了水质监测工作。从2009年开始,疾控中心不仅承担41个集中式供水及管网末梢水监测点的监测,还启动了对4个大型水厂甚至是太湖水源水15个点的监测,”无锡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何恩奇告诉记者,“除了国标里规定项目之外,疾控中心还开展了类雌激素效应、微囊藻毒素等用于科研的监测。在今年2月8日镇江市发生的饮用水突发事件中,中心还承担了部分应急监测任务,得到了省级疾控和市政府的好评。”

  2009年和2010年,疾控中心受卫生监督部门委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全市所有出厂水及部分末梢水进行了3次106项指标的全分析。由于前2年检测结果较好和日常监测的加强,2012年的全项分析监测的频率下降为1次/年。

  为扩大监督覆盖面,卫生部门还在每个街道和乡镇聘请普通市民作为末梢水的“监督哨兵”,每天10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情况。如果某个区域末梢水出现异味或浑浊等感官指标异常,“哨兵”须立即报告,卫监部门将立即开展调查和应急的监督监测。

  卫生检测一锤定音

  无锡市卫生监督和疾控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相较于硬件的改善,作为软环境的“领导重视”更让卫生系统欢欣鼓舞。“‘蓝藻事件’发生以来,卫生系统的表现得到了认可。市政府的领导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水质是否合格‘只能听卫生部门的’。”

  2010年年初,市疾控部门曾在一次抽检中发现某水厂的出厂水出现异常。当时,疾控部门出于“谨慎”,并没有立即上报,而是连夜再采样重复检测,当得到水质依然有问题的结论后才向市政府上报,但已是3天之后。因为延迟上报,市长严厉批评了卫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并因自来水厂自检未发现上报问题而更换了市自来水公司经理。

  王海涌告诉记者:“自来水厂的装备虽然算得上是‘豪华’,但工作人员的日常压力是巨大的。根据国家标准,出厂水的浊度在1以下即是合格,然而公司为提高末梢水质量,将内部检测标准提高,要求浊度必须控制在0.1以下,一旦检验出浊度超过0.2,相关岗位责任人将面临扣除奖金、通报批评等处罚。因此,我们每天的工作简直是如履薄冰。”

  记者手记

  “亡羊补牢”背后的思考

  “蓝藻事件”成了无锡市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巨大推动力,这一“亡羊补牢”式的解决方式证明,只要地方政府重视,即使水源基础条件如无锡一般“不乐观”的城市,也同样可以解决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这也给那些国标强制执行一个月后仍表示“实现国标监测能力不可能”的城市作出了示范。然而,“亡羊补牢”的背后也有更多问题需要思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锡实现饮用水安全的代价是高昂的。该市“蓝藻围城”之后,在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投入上可谓下了“血本”。从水源的治理到水厂的改扩建,再到提高水质监测能力,花费至少数以千万计,而日常供水的维持甚至数以亿计。如此高昂的代价恐怕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负担的,但这也提示政府和公众注意,优良的环境确确实实是为社会节约着运行成本,更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健康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太湖是无锡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多个城市的“公共水碗”。但是,由于各城市发展阶段不一,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城市,为了取得“第一桶金”,可能就会饮鸩止渴,不惜向自己的“水碗”排污。2009年,无锡市率先发起建立了环太湖水质与水性疾病监测平台,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呼吁邻近省、市共同关注太湖水质的保护,但是周边地区的参与热情却并不一致。共同保护这一水域,更是今后面临的难题。事实上,由于跨多个行政区域,长江、淮河等流域环境保护就常常遇到同样的问题。保护水源,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第一步,探索跨区域的流域水质保护策略应该早日提上议事日程。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