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浙大团队发现儿童失明新基因 《自然》发表成果

发布时间: 2021-07-22 20:01:26      来源:http://来源:钱江晚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自然》杂志今天凌晨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浙大团队发现儿童失明新基因   今天凌晨,遗传学领域的世界顶级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了导致遗传性儿童失明的一个新基

浙大团队发现儿童失明新基因《自然》发表成果


  《自然》杂志今天凌晨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浙大团队发现儿童失明新基因

  今天凌晨,遗传学领域的世界顶级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了导致遗传性儿童失明的一个新基因。

  巧的是,这项研究成果,由全世界的四个团队分别独立完成,不约而同地投稿到了《自然·遗传学》杂志。其中有一支团队的带头人,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祁鸣教授。   

  前天,记者到浙江大学医学部,专访了祁鸣教授。

  祁鸣解析说:儿童先天性失明,在医学术语上叫做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以下简称LCA)。这是一种幼年期发病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患有这种失明症的病例,一般在婴儿新生早期就能看出异常来。一直以来,医学界都认可,LCA的患者中,70%的病例,是由17个先前已经发现的LCA致病基因中的某一个突变导致的,但其余30%病例的遗传病因尚未知晓。

  几年前,祁鸣在美国的同行好友John Chinag接触到一个在30%比例之中的典型病例。当医生筛查了病人的17个已知的LCA致病基因后,却没有发现异常。那么是否可以猜想17个已知基因之外,还有一个或更多的未知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呢?于是,祁鸣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一种新的技术——“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再次全面检查了该病人身上所有的基因。很幸运,研究团队从数万个变异中发现10个“无义突变”。

  什么是“无义突变”?

  比如火车原本从杭州到上海的,但行程到中途的嘉兴站突然终止了,火车再也不走了,那么这段既定旅程就出了问题,可视为一种“无义突变”行为。

  这十个“无义突变”的基因所生产的蛋白质分子是不完整的,它们都可能是导致LCA发生的“坏蛋”。因为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即从父母双方遗传来的两个基因拷贝都应该有缺陷。

  寻踪问其迹,他们发现了其中一个称为“NMNAT1”的基因,它带着两种突变,是真正导致LCA的“罪魁祸首”。研究团队在之后的检测中,同样发现了这个规律。

  其实,“NMNAT1”这个基因,对科学家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原本人们对它的认识停留在对人体的其他器官的影响上。比如,它是在人类神经细胞、心脏、肾脏和肝脏组织发挥作用的基因。而祁鸣团队的这一新发现表示:LCA的患儿有部分是由于这个基因致病的,那么这些患儿的神经、心脏等组织、脏器也可能受到影响。

  让人欣喜的是,目前在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已经可以对孕妇做“NMNAT1”基因是否突变的产检。

  那么除了通过检测加强预防之外,对于已经患有“NMNAT1”基因缺陷的失明患儿来说,有没有治疗的方案?

  “有,而且是用基因治疗基因。”祁鸣非常肯定地说。他曾经在美国观摩过一台基因治疗手术,医生使用一种带着激光追踪灯的软针,插入眼疾患者的眼球,让针顺着眼角膜,“走”到视网膜的位置,将好的基因注入眼睛,使得病人体内重新拥有健康活力的基因,最终控制器官正常发育、正常运作。

  目前全世界已经成功开展了十几例这样的基因治疗手术。祁鸣说,预期未来三年内,中国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基因治疗手段,治疗这类先天性失明。(记者 章咪佳/文 本报通讯员 单泠/摄)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