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2日电 最近一段时间,蒙牛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在网络、尤其是微博上,整个中国乳业都是不受欢迎的行业,蒙牛作为国内乳企的代表更是首当其冲。从“蒙牛悲比赛”到微博上网友间的嬉笑怒骂,“蒙牛”已经与“尔康”等热词一样,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调戏蒙牛”也成为了一种“娱乐项目”。日前,一则“蒙牛奶喝出黑框眼镜”的“爆料黑贴”将这种娱乐推向了一个顶峰。
7月10日,一位网名为“Jarksler”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爆料,称从蒙牛优益C中喝出黑框眼镜。在一天时间内,该微博的转发量迅速超过5000次,评论量超过1000条,再次将蒙牛推入了舆论关注的中心。然而,与以往曝光蒙牛的信息不同的是,在对于该条微博的上千条评论中,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占据了主导地位,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事儿“太假”。
一位网名为“烟花相陌”的网友回复说,“这个比较假,眼镜是黑框的,这个瓶子还算透明,买的时候这么明显的东西在摇晃过程中很明显就能发现”。一位网名为“袁小靓”的网友则表示,“你们搞企业,栽赃也就栽赃吧,但是能不能稍微真一点儿?”另一位网名为“马其顿鸭梨山大大帝”的网友则直言,“明显是恶搞,人不投诉你造谣都算好了。”
“牛奶中喝出眼镜,这种谣言太荒谬。”乳协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大型乳品企业都是采用集中机械化挤奶、全封闭式的流水线生产,原奶通过管道后就直接成为包装好的成品,根本没有机会往牛奶中添加异物。“生产管道中有很细的过滤孔,眼镜这么大,完全没办法通过,这纯粹是无稽的谣言。”
谣言的无稽丝毫不影响微博的扩散和网友的娱乐。在该微薄的回帖中,有大批网友要求喝出金条、喝出飞机、喝出银行卡等,这些恶搞的娱乐让一次虚假的“食品安全爆料”,变成了一场借食品安全为名的自我狂欢,变成了一个对于企业而言的纯粹的“无妄之灾”。在这场狂欢中,没有胜利者,带来的只有对“爆料黑帖”的无聊和无趣,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麻木不省。
网友“山里的鸭梨”回复说,“下次换成隐形眼镜,大家就信了”,这一回复揭示了此次事件留下的真命题。当一条食品安全的“爆料黑贴”出现时,微博中很少讨论事实的真相,而是几近一致地兴奋、破口大骂,对于特定的行业和品牌都产生了极大的敏感性和极低的耐受度。这种过度情绪化的倾向对于真正推动国内食品安全进步,并无实际意义,却让微博从信息分享的平台变为情绪发泄的渠道,逐渐蜕变为是非难辨的“嗜血狂兽”。
“无稽的谣言”容易不攻自破,似是而非的信息应该如何对待?为何“换成隐形眼镜,大家就信了”?如何让科学客观的事实深入人心、避免这种“就信了”的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媒体和消费者共同的反思。
食品安全大于天。对于企业而言,首先必须严把质量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产品,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的开放性,推进企业信息、尤其是与“爆料黑贴”有关的信息的透明化,减少谣言和情绪滋生的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无妄之灾中,蒙牛的微客服表现出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耐心,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可。记者从蒙牛微客服了解到,在发现此条微博后,蒙牛微客服与该网友持续进行了三次接触,前两次是希望取得联系以进一步沟通,在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第三次则在微博上进行了幽默转评,主动提出要给该网友送去眼镜盒,以免下次喝牛奶时“眼镜儿再次滑落进去”,赢得了很多网友的转发肯定。一位名为“一路流淌”的网友回复说,“蒙牛这次挺好的,理性支持,远比非理性跟风要好,支持一下”。
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理性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很多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普通公众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所致,客观全面的报道,既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也是维护和提升食品安全的有力途径。微博作为新媒体,其用户本身也都是一个个的“自媒体”,也应该遵循“真实性”、“善意”的原则,培养科学饮食的素养和鉴别新闻真伪的能力,对食品安全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