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农民老王一直过着比较节俭的日子,平时身体非常结实,偶尔有个头疼感冒,最多也就吃点药,基本上都没有“品尝”过打针的滋味。
可最近一段时间,老王总是觉得腰酸背痛,胃口也大不如以前,而且还经常发烧、咳嗽。“以为是感冒,去村子的卫生室开过几次口服感冒药和胃药,可症状依然存在。”老王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农活所累,但也依然坚持每天下田劳作。
就这样,上述症状持续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前几天,老王在庭院里劈柴,斧子落下的瞬间,右侧肋骨剧烈疼痛,顿时动弹不得。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当地县医院,经X光检查,显示右侧第3、4肋骨骨折,便以骨折收治医院骨科病房进行治疗,几十天之后,骨伤痊愈后,老王顺利出院。
但是,老王的身体不适感仍未消退,发热并且继发有明显消瘦症状。之后,又因搬东西导致腰椎骨折,老王的家属将其送往当地市级医院,再次收治骨科病房。
接下来,一系列检验急诊申请单以及相应标本随即被送到检验科。结果显示:血清总蛋白TP为97.8g/L(正常值为60~80 g/L)、球蛋白GLB为73.9 g/L(正常值为20~30 g/L)、血红蛋白Hb为85.9 g/L(正常值为120~165g/L),均为异常。
之后,检验科经过两次复检之后,结果与最初基本保持一致。
按照检验科急诊报告制度的规定:如果患者某项结果达到危急值或者多项指标异常,在向临床发出报告的同时,检验科室内部人员也要组织会诊。
“考虑到患者贫血、肾脏功能异常、高球蛋白、低白蛋白血症、尿酸升高……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患者可能罹患多发性骨髓瘤。”深圳博爱医院检验科张晓平说,检验科把最终讨论意见反馈给临床主治医师,并建议做骨髓穿刺和血清蛋白电泳。
两天后,异常增生的浆细胞骨髓报告和血清蛋白电泳特征性M蛋白条带的出现,结合CT以及X光片检查,证实老王的确罹患多发性骨髓瘤。
随后,医生及时改变治疗方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老王各项指标均转好,基本恢复肢体活动。
“从临床最初误诊骨折,到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凸显了检验结果对于临床隐匿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张晓平表示,多发性骨髓瘤通常比较隐匿,而且多以骨折外伤为特征,大多数病例极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常把患者首发的主要症状误认为相应的常见病,这时候就需要检验结果的及时跟进,以判断医生最初诊断的准确与否。
其实,对于检验科而言,每天多面对的实验项目是所有患者的单一项目,每个实验室即便出现了个别项目异常,但这并不一定能反映出患者的整体患病情况。而临床医生往往需要尽早知晓患者的全面检查信息之后,才能更加科学地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
“这就迫切需要在检验与临床之间建立一套异常检验报告快速互通与会诊制度。”张晓平表示,目前检验科基本上解决了数据传输与共享问题,但是对于如何筛选有意义的数据反馈给临床仍需要进一步探讨,而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患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此外,业内专家还表示,检验科一定要建立对个性化异常急诊检验报告的整体分析制度。检验科将有价值的检验信息通报给临床医生,势必对某些疾病的诊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某些疾病的初诊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