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从日前在京举行的2012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获悉,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的“双20”目标,即把患者到达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DNT)小于60分钟的患者比例提高到20%,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提高到20%,最终使溶栓出血率相对降低10%~20%,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对降低20%~30%。
为实现上述目标,卫生部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近日启动“多学科规范化卒中溶栓项目”。据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安定教授介绍,再灌注治疗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根据“十一五”期间的调查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对此,徐安定表示,项目计划通过开展公众教育体系建设、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院内急救体系建设以及溶栓信息上报体系建设,提高我国规范化溶栓患者比例。
据介绍,到2013年6月,该项目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中心城市,探索建立溶栓治疗体系模式;在2015年12月前,将上述模式向30个~50个城市推广。同时,在全国建立有资质的溶栓中心100家~150家,建立规范化的溶栓绿色通道100个~150个,培养具有溶栓资质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介入科医师1500名~3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