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刚)针对近期市民反映的孕妇建大卡难、儿童就医候诊时间太长问题,市领导要求各医疗机构尤其是专科、特色医院,要通过内部挖潜,采取调整床位分布、减少特需服务等措施增加产科和儿科资源供给,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短期内切实缓解产科难、儿科难,实现常住居民产妇都能在本区域保证建大卡、危重病儿救治绿色通道畅通。据透露,市卫生局正在研究方案,力争近期内3家三级产科专科医院床位数分别增加100张,分娩数可由目前4万上升到6万左右,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昨天,副市长沈晓明率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赴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调研,实地考察本市产科、儿科的服务能力,听取如何改进的意见建议。他们首先来到华山路上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在门诊大楼7楼的产科病房,整个楼面所有床位全部已满。医院负责人介绍,国妇幼产科共160张床位,全年处于爆满状态,去年分娩数超过1.1万,床位使用率达到110%。 (下转第4版)
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医院不得不采取限号措施,规定每天建卡人数。
接着,市领导一行来到位于闵行区万源路的儿科医院。门诊大厅内挂号、收费、候诊以及检查区域都排着长队,有的家长从浦东芦潮港赶来,早上6时就出门了,不少家长反映从挂号到诊疗结束,至少要半天时间。医院负责人表示,现在已经进入夏季就诊高峰,日门急诊量达到7000人次,输液超过1000人次。在新生儿病区,床位从原来的150张增加到180张,重症监护室原设计放6张床,也增加到8—10张床。
据市卫生局介绍,本市现有各级接产医疗机构81家,产科床位共3664张,今年1月至5月分娩数达8.5万,全年预计达22万;3家三级专科医院 (妇产科医院、第一妇婴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床位数720张,今年1月至5月分娩数1.6万,占全市总数20%,其中沪籍产妇近八成。儿科方面,今年1月至5月门急诊总数约490万人次,四家儿科专科或特色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门急诊230多万人次,接近全市服务量1/2,同比上升了20%左右。
市领导表示,从总量上看,上海无论产科、儿科的服务能力完全能满足市民需求,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难题,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同时有些资源闲置。产科难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上海人口自然出生进入小高峰,儿科难除了出生小高峰外,本市优质资源吸引周边地区病人也是原因之一。解决产科、儿科看病难,政府和公立医院责无旁贷,同时也是本轮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关部门应完善规划,新建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床位都不能低于总床位数的10%,鼓励综合性医院恢复儿科病房和急诊。要加强健康教育和信息公开,合理引导病人就医。三级专科特色医院要加强和二级医院的合作,发掘现有二级医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