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广东省南丰强制戒毒所内,一学员在接受治疗。通讯员 刘洪群/摄
■昨日,荔湾举办禁毒宣传,展出摇头丸、咳嗽水等模型。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摄
国际禁毒日
从家人守望到众亲反目,他说“想要回头已太难”
戒毒,复吸,再戒毒……跌入深不见底的万丈“毒崖”,“屡戒屡吸”,生命如同坠入了万劫不复的黑洞,永远是单曲循环的噩梦。
■新快报记者 黄琼 通讯员 丘伟平 冯党生 刘洪群
18年的“毒龄”,8次强制戒毒,戒断期最长两年半、最短不足两个月,平均间隔不到半年又复吸,这是吸毒者小付的戒毒档案。一次次戒掉毒瘾后又一次次重蹈覆辙,42岁的小付为此不仅付出自由和亲情的代价,身体也在复吸中逐渐残败,2006年初,当第7次被送去强制戒毒时,他被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想也想过,怕也怕过,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小付坦言到了这一步,已没有什么好担心隐瞒的,众叛亲离也是应有此报,只是,他放不下“没见过几面”的儿子。
“‘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广东省南丰强制戒毒所副所长范晓鸣从事强制戒毒工作多年,这是他唯一的忠告。在第25个国际禁毒日前夕,新快报记者获准来到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广东省南丰强制戒毒所,探访集中管理艾滋病强戒学员的第四分所,在与强戒学员面对面的采访交流中,试图揭开“瘾君子”沉沦背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强戒复吸:生命坠入噩梦循环
小付是佛山顺德人,刚满18岁便跟随当地一位有名的大厨学艺练砧功,6年间跟随大厨走南闯北,工资也从七八百元到四五千元。“出去闯荡的那几年感觉赚钱特别容易。”小付坦言,这让他也产生了享乐的思想。
1995年,小付24岁,回到顺德老家的他在邻居家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毒品。
“见他很享受的样子,我就好奇想要试一试。”从尝试第一口“追龙”到吸食摇头丸、K粉、冰毒,再到注射海洛因,自1995年的那个灰色下午起,小付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丢掉了厨师工作,妻子也在极度失望中选择了离开,不满两岁的儿子只能交给哥嫂照顾,自己频频进出于各个戒毒场所。
戒毒,复吸,再戒毒……跌入深不见底的万丈“毒崖”,“屡戒屡吸”,生命如同坠入了万劫不复的黑洞,永远是单曲循环的噩梦。
“毒瘾易戒,心瘾难除。”每次都因为经不住诱惑吸上一口而重蹈覆辙,而每一次复吸到强戒对小付来说都是痛彻心扉的体验。
2011年1月,小付第8次强戒被送到南丰强制戒毒所,在此之前,他在家中呆了两年半的时间,这是他吸毒以来持续戒断时间最长的一次。
“每一次吸食都想着这是最后一次,但只要开了这个口,你就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了。”再一次被收容强戒,因为长期使用米沙酮依赖副作用加上吸食海洛因,小付的这一次生理脱瘾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艰苦,连续十多个晚上没法入睡,毒瘾发作,全身痒痛难忍之时,他只能跑到冲凉房拧开水龙头,用温水冲洗皮肤来缓解痛苦。
感染艾滋:家人不放弃却嫌弃
在被查出感染艾滋之前,小付每次从戒毒所出来后都会去大哥经营的一间五金厂上班,每月拿到少量的烟钱,其余的工资都被大哥直接交由老母亲保管。
只是每次上班没几个月,缺乏监管心瘾难耐的小付又开始了寻找毒品的刺激。没有工资买不起毒品,他甚至打起了工厂原材料的主意,几十元一斤的黄铜,隔上一段时间就“顺手”一堆拿到外边贱卖,换得上千元顶上几天的毒资。次数多了最终被保安发现,大哥训斥之余,亲人对他戒毒也失望到了极点。
2006年,小付在第7次送往南丰强戒所强制戒毒时,被确诊感染上了艾滋病,之前的几次海洛因注射中,他曾与粉友共用过针筒因此中招。“得知自己染病的第一时间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恐慌。”小付感到,一切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
2008年5月戒毒成功解教回家后,疾控中心的跟踪电话让他的病情暴露在了家人面前,生活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不能回大哥的工厂上班了,与家人分餐吃饭专属碗筷,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出去吃团圆饭,宁愿给他留下两三百元自己搞掂也不愿带他一起出去……
“是我一次次的复吸辜负了他们,他们怎么对我都是应该的。”尽管小付早已灰心,但家人却从未放弃信心。去年1月,小付感染艾滋病后再次被送进强戒所,对他不抱信心的大哥还是每个月准时给他送来生活费。
再次强戒
“这次不会有人来接了,也不想有人来接”
“儿子已经14岁了,但他一次都没来看来我。”说起过去这一步步的堕落,小付一直目光空洞表情平静,只有谈到儿子时脸上才些许柔和。
强制戒毒20个月,明天就解教出去了,“这次不会有人来接了,也不想有人来接。”只是想到很快可以看到儿子,小付心中才涌起些许激动甚至是害怕,“我没资格做这个父亲,亏欠儿子太多太多,但儿子永远是我心中最牵挂的人。”
吸毒18年,小付在各个戒毒场所戒毒治疗度过了近12年的时间,频频进出于各个强制戒毒场所,小付说现在自己最渴望的是回到从前,过正常人的生活。
“出去后,我想工作,有一份事做能让心静下来,这样或许我就不再复吸了!”采访结束时,小付小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家人能够接纳他,希望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做。
●解构艾滋吸毒者
七成系交叉使用针筒感染
需要社会关护帮助心理脱瘾
“高复吸率是当前戒毒工作的一道难题。”专管区一大队大队长刘学传告诉记者,毒品的强烈心理依赖性和耐受性,使得很多强制戒毒学员回到社会后,经不住诱惑复吸而重蹈覆辙成为戒毒场所的“常客”。
刘学传称,来这里强制戒毒的基本上都是复吸几进宫的。收容的HIV强戒学员中,70%是吸毒交叉使用针筒感染,30%是通过性传播感染,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较长的吸毒史,中毒较深,身体素质也较差,因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管教HIV学员要比普通强制戒毒学员困难得多,风险也大得多。
范晓鸣告诉记者,吸毒人员的心理与常人有很大差异,其中艾滋病吸毒者除了有自私、冷漠的情感表现外,同时还存在焦虑、敏感、脆弱、敌视的心理。
为做好此类人群的收治工作,省南丰强戒所在2006年5月便在全国率先尝试对HIV感染人员进行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在2009年正式成立了艾滋病强制戒毒学员专管区,承担起了全省劳教戒毒系统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任务。试点6年多来,累计收治了2000多名HIV感染强制戒毒人员,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
“降低复吸率,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不能仅依靠戒毒场所强制隔离生理脱瘾,更重要的是真正从创造环境、关心工作生活、及时矫治激励等方面帮助戒毒者在心理上脱瘾,这需要依赖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范晓鸣称。
相关新闻
戒毒社工帮“瘾君子”拥抱家庭
新快报讯 记者 程贵三 通讯员 邓莉 姜文明 吴美贤报道 “吸毒后,十多年来妈妈都不愿见我,在社工帮助下,我们现在关系很好。”昨日,在广州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多名“瘾君子”向记者敞开心扉。据悉,海珠区推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引入专职禁毒社工,帮助戒毒人员拥抱家庭。
据海珠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瑞民介绍,海珠社区戒毒去年8月开始推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标,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中标。该协会有5名专职禁毒社工,在海珠区南华西街、龙凤街和沙园街对戒毒人员服务。
65岁的平哥看上去精神抖擞,让人想不到他曾经有20年的吸毒经历。“我放弃了生意,专门过来接受采访,因为我感谢社工。”“因为吸毒,妈妈对我很绝望,十多年不愿见我。”平哥很沉重地说,“我以为这辈子她都不会原谅我了。”
然而,在社工帮助下,平哥和妈妈的关系和好了,而且他还有了自己的事业。“了解情况后,我们经常帮平哥给妈妈送汤水,妈妈的需要我们也告诉平哥,从中搭桥让他们感受到彼此的关心。最终,妈妈答应和平哥吃饭。”而平哥也动容地说,“我吸毒后,妈妈第一次跟我吃饭,这使我感动!”他还说,自己目前做玉器买卖,经常和妈妈相聚,生活很好。
荔湾首推学校禁毒课
新快报讯 记者 谢源源 通讯员 郑斌 报道昨日,一场禁毒主题课程在广州荔湾中学举行,标志着荔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校禁毒课程教育正式启动。
据了解,在全国百万吸毒者中,85%以上是青少年。为此,荔湾区针对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昨日上午在荔湾中学举办了一场《合成毒品知识讲座》,由广州市禁毒宣传团成员黄梦华主讲,学校把参加完高考的毕业生也邀请回校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