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这项成果表明,单倍体细胞也能让卵子受精,这将极大促进哺乳动物遗传学及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日前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以“特别推荐论文”刊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和徐国良研究组一项研究结果时,该杂志审稿人如是说。
据了解,卵子和精子是体内仅有的单倍体细胞,只有精卵结合才能成为双倍体细胞。然而,卵子和精子都无法在体外培养,也无法在基因层面进行操作。李劲松、徐国良等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取一枚小鼠卵子,在显微镜下移除卵细胞核后,注入了一枚小鼠精子,构成了不完整的重构卵,在体外培养到100多个细胞时,便形成了一个早期胚胎的囊胚。这种囊胚被称为“孤雄囊胚”,其实就是一个经过重构的单倍体胚胎,即带有来自父本基因组的“人造精子”之源。它可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扩增为大批“人造精子”,然后形成一株单倍体的胚胎干细胞系。
据介绍,目前科研人员共培养出5株单倍体的胚胎干细胞系。为了验证“人造精子”的授精能力,科研人员又将其注入小鼠卵细胞中,发现受精后的胚胎能发育成健康小鼠。据了解,第一只“人造精子”小鼠已于去年10月23日在实验室诞生。当时,由于它的遗传物质中被做了绿色荧光标记,这只红皮小鼠在荧光灯下泛出绿色。后来,它成功交配,又产下子代,仍带有绿色荧光标记,证明遗传有效。目前,它已度过鼠类2年生命期的1/4。而以同样方法获得的健康小鼠一共有17只。
据悉,该“人造精子”注入卵子后获得小鼠的成功率还只有5%,只是正常精子体外受精成功率的1/5或1/4;而且“人造精子”只兼容“X染色体”,不兼容“Y染色体”,这决定了它育出的小鼠性别均为雌性。科研人员下一步计划在灵长类动物猴的身上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希望找到修正自然精子所携带疾病基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