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记者从刚刚在沪闭幕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升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而在上海,大肠癌已从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的“老六”升至“老二”。
本次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秦新裕教授分析认为,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如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不合理膳食,缺少运动以及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
而早期发现的大肠癌经手术切除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临床上有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或在治疗过程发生肝转移,此时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仅为9.6个月。”秦新裕介绍说,针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山医院探索出扩大多病灶手术切除指征,为患者争取最佳疗效。同时,凭借着在国内率先建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对于不能手术的肝转移患者采用介入、放疗、化疗等方法,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据统计,目前该院肠癌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期已由以往的12%提升到30%。
鉴于我国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较西方国家早10年的现状,专家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者都应定期筛查。已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大肠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有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史等大肠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检查。而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是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