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3日09:16 来源:新闻晨报
蒋骢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判定,一项旨在规避新生儿先天病风险的试管授精新技术符合伦理规范。
不过,一些基因和伦理学专家认为,借助这项技术诞生的新生儿会继承来自一名男子和两名女子的基因,有“造人”之嫌,跨越伦理界线。
这项试管授精技术的关键在于改造线粒体。
线粒体在细胞中分布广泛,一些单个细胞可能包含数千个线粒体。然而,线粒体可能成为导致新生儿患先天疾病的“元凶”。
英国广播公司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每6500名儿童中有一人生来患有“线粒体基因病”,引发肌肉虚弱、失明和心脏病。
线粒体只经过母婴遗传。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借助全新试管授精技术去除母亲卵子中有缺陷的线粒体,从而在更大程度上确保新生儿健康。
这项新技术需要除父母之外的另一名女子捐赠携带健康线粒体的卵子。
技术人员会把父亲和母亲的核心遗传信息注入健康的卵子。即便如此,新生儿仍会具有卵子捐赠者0.1%的遗传信息。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这一机构利用过去8个月评估这一新技术,得出“符合伦理”的结论。
在一些基因和伦理学专家看来,这种试管授精技术没必要、有危险。
独立民间机构“人类遗传学警示”主管戴维-金以科幻小说《科学怪人》中的情节作比,阐释这种新技术的危险性。
他认为,这一技术看似并不违反自然法则和人类文化,但“就中期而言不必要,且具有高度危险性,原因是它为允许创造基因修饰的新生儿提供了先例”。
戴维-金说,这一技术会影响多代人,跨越了“被普遍认可的最重要伦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