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中国式分娩:剖宫产率飙升 社会认知存在误区

发布时间: 2021-08-02 00:59:09      来源:http://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作者肖媛媛  编者按   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虽然是个“洋节”,但是作为一个感念母爱的纪念日,近年来,它在中国也变的越来越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商家摆出的康乃馨还是亲友发来的祝福短信,都在挑

作者:肖媛媛 

  编者按:

  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虽然是个“洋节”,但是作为一个感念母爱的纪念日,近年来,它在中国也变的越来越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商家摆出的康乃馨还是亲友发来的祝福短信,都在挑动着这个社会“孝”的神经,提醒着人们要懂得面对“生与养”的感恩与珍惜。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关注正备战高考的学子,关注在城市打拼的80后,关注要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然而,人们的目光却忽视了他们,他们是80后、90后的父母,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双亲,其实,他们就是现在或着未来的我们自己。

  从孩子到爸爸妈妈,再到爷爷奶奶,人在家庭中的称谓在时光轮转中依次变换。但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能体会着“为人父母”的幸福与艰辛。

  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一个国际组织日前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母亲境遇指数”排名,中国在80个发展中国家中仅位列第14位。消息一出,一个题为“中国妈妈不好做”的讨论顿时在网络上兴起。

  面对生育压力,面对子女教育,面对社会竞争,在这个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时代中,中国母亲和他的孩子们正在实际支付着社会转型的成本。在今天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在“祝福妈妈”的时候,更应该反思社会能够为她们做些什么……。

  “母亲节”来临之际,本网推出组稿,关注与母亲有关的中国式分娩、中国式家庭教育及中国式养老——

  中新网5月13日电 (肖媛媛)“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虽已过数千年,《诗经》唱辞中的拳拳挚情仍不违时。形生之始为胎,胎出之日便是你我生身之时。今年的母亲节再度来临,儿女苦苦思索如何感谢母恩时,有几人还记得一朝分娩的彻骨之痛?中国剖宫产率30年飙升9倍,时移世易,或许明日更多的是母亲轻抚腹底刀疤感喟生养艰辛。

  中国剖宫产率30年飙升9倍 社会认知存盲区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剖宫产比率设置了一条警戒线:低于15%。据了解,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在拉美、非洲、亚洲总共选了25个国家作为样本;在中国,取样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医院,结果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是世卫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这一比率远超世卫组织警戒线。

  在中国,剖宫产率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上升。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现在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年增加了9倍。

  这一趋势的形成有其客观的时代背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庞汝彦认为,其一,出自于当前麻醉、输血等与剖宫产相关手术技术的改善;其二,计划生育政策效用下,独身子女增多,产妇父母对医护人员承担的责任期望值增高,希望提高子女孕产安全性。

  但这也暴露出当前社会对剖宫产危害性等方面的认知盲区。公众甚至包括卫生人员缺乏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先进助产技术宣传不到位,医生对助产技术生疏、不敢贸然向孕产妇推荐,以及医院或卫生部门对此类手术不加管束或管束不力等,导致产妇动辄主动选择剖宫产。

  庞汝彦提到,“剖宫产妈妈的死亡率,按人群说,要比自然分娩产妇的死亡率高。麻醉意外要多、羊水栓塞要多、术后感染要多,其危险性要比顺产妈妈高得多。但公众存在错误认识,以为剖宫产就安全了,这体现出当前对剖宫产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度不够。”

  另据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程蔚蔚介绍,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自然分娩高2-5倍。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同时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少、对产妇本人损伤少,产后恢复快。

  中国剖宫产率畸高 受社会因素干扰严重

  舆论指出,中国剖宫产率畸高因受社会因素干扰严重,剖宫产甚至已成为受社会因素干扰最多的一项手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教授田扬顺说,“很多剖宫产手术实际上没有任何指征,完全是产妇、家属或其他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常见作用于分娩方式的社会因素,首当其冲是产妇对顺产时难以避免的强烈疼痛感的恐惧心理。35岁的冯女士属高龄产妇,去年年底顺产生下6斤重女儿,“原本就打算自己生,但阵痛规律起来后实在受不了,和医生商量看能不能改成剖腹产,医生说我形势不错,没必要白受几个小时罪后再挨一刀”。

  而作为“85后”的张苗则在与长辈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选择了剖宫产手术。“老人觉得顺产对孩子更好,刚怀孕时我也是这么想,可随着孕期增加胎儿变大,对生产的恐惧感就越来越强,怕疼,更怕疼起来没完。”至于长辈最终妥协的理由,张苗告诉记者,“其实,还因为医生跟我爸妈说我骨盆有些窄,可能不好顺产。”而这样的话在她表姐分娩时也曾被提醒过。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的理由则是想为孩子选个好生辰,例如适逢千禧年、新年首日、二月二龙抬头、新学期开学之前等具有特殊涵义的时间节点。

  医院逐利往往也被归类于干扰中国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之一。首先,剖宫产较之顺产快捷便利得多,正常情况下,整个手术过程不超过1个小时,而不似自然分娩那“短则数小时、长则数日数夜的痛苦悱恻”。这样,既节省了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上耗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提升服务分娩患者的频度。

  而这一点正应和了世卫组织的调查推测,“泛滥的剖宫产”部分源于医院意图牟取更多利润。剖宫产涉及很多名目的收费项目,产科可能不赚钱,但涉及检查、麻醉、手术耗材、住院等服务的科室可以赚钱,较之自然分娩中的“干等”更好设立名目收费。当前,医生奖金与科室收入挂钩,科室收入增加,医生的奖金也相应增加,这也是剖宫产率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率飙升暗藏专业队伍收缩隐患

  专家认为,中国剖宫产率飙升甚至暗藏产科专业队伍收缩隐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产科医师与孕产妇之间存信任危机,医患纠纷日渐增多。北京市妇产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于亚滨曾发表观点:因医疗风险太大,产科医生队伍渐趋不稳定。

  庞汝彦指出,因职称、待遇等方面差强人意,中国助产士队伍也在收缩,“助产士人才紧缺,但没有助产士职称系列,工资待遇又低,却承担很高的风险。这样下去,越来越没人愿意做助产士,学的人就越来越少,技术也就越来越萎缩、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更安全稳妥的方式,以降低孕产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但这也导致中国社会陷入“更多产妇投身剖宫产浪潮”的恶性循环中。产科专业队伍收缩隐患的另一表现形式逐渐显露:产科医生对剖宫产手术愈加熟练,而对自然分娩的助产技术则愈加生疏。

  庞汝彦曾表示,中国需要一个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自然分娩的助产适宜技术,普及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为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提供直接技术支持,通过多方面努力,把畸高的剖宫产率降下来。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2010年起开展为期五年的“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进行干预,为畸高的剖宫产率降温。“项目实施两年,政府部门已做很多改善,最近这一年剖宫产率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庞汝彦称。

  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庞汝彦认为,必须还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剖宫产知识和危害性的健康教育,包括对公众和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其次,从队伍培训考虑,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助产士的培训工作以普及助产适宜技术;再者,就是要改善助产士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待遇,同时,医院和卫生部门要重新调配改善产科人员配置,增加产科医护人员,以提升产科服务质量。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医院是实现公益性的载体,公立医院筹资渠道多样化、筹资方式碎片化,未能形成有机整体,最后只能是百姓兜底。因此,调整政府多个部门的利益关系,明确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形成可持续的筹资体制,成为回归公益的关键。此外,还要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及组织变革,建立规范的监管体系,最终使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完)

.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